圖:巢國明期望,中國駐外國的大使館協助香港商會,與當地商會結成友好聯盟\大公報記者李永青攝
國家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獲各方熱烈反應,且沿線國家地區發展潛力巨大,很多港商有意分一杯羹,但受制於人生路不熟。香港中小型企業總商會會長巢國明認為,沿線地區大多是發展中國家,香港產品憑着質量上佳、設計時款及價格相宜,加上港商信譽佳及售後服務出色,只要政策配合得宜,沿線國家可望成為港商投資的黃金地。他建議特區政府主動出擊,積極與沿線國家簽自貿協議、投資保護協定、全面性避免雙重課稅協定、司法互助協定,並爭取特區護照免簽證待遇,讓港商投資事半功倍。\大公報記者 李永青
巢國明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一帶一路」地區橫跨亞歐大陸,涵蓋60多國及地區,且多屬發展中國家,它們經濟發展潛力巨大,迅速吸引大量外資湧入,國民的消費力亦快速上升。然而,區內各國文化、政治、經濟及安全情況差異很大,港商在投資前應做足功課。可是,大部分港商對這些國家和地區所知甚少,連想索取相關資料亦無從入手,令很多港商感到無奈。
有意跟當地商會結聯盟
他認為,現時貿發局及港府在外設有多個駐外經貿辦,且國家駐外國大使館遍布「一帶一路」沿線各國,他們均較了解當地政情、民風及經濟,最重要的是與當地政商建立了良好的人脈,可成為港商的「耳目」,以收集最新資訊,並第一時間通知港府,再轉告香港的商會,以便早作應對。「現時港府駐粵及駐滬辦通訊做得很出色,能夠很快將當地政策轉告港商,這點值得效法。當然,最好是港府或貿發局增加駐『一帶一路』代表處數目,愈多代表處,港商便收風更多更快。」
同時,很多華人在「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生活多年,甚至已入籍當地,對當地情況了解甚深,不少亦在當地建立了華商會等組織。巢國明期望,國家駐外國的大使館可發揮穿針引線作用,協助香港商會與當地商會結成友好聯盟,有了這些「地膽」從中指引,將可減低風險及增加投資勝算。
「俗語雲:猛虎不及地頭蟲。這些在當地生活多年的華人,應該很了解當地政府運作、營商習慣、文化、經濟,有他們作盲公竹,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在官方層面,他建議港府爭取與更多國家,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簽署自貿協議、投資保護協定、全面性避免雙重課稅協定、司法互助協定,並爭取特區護照免簽證待遇。
至於支援中小企方面,當局可考慮向信保局注資,令該局有足夠資源,向沒有索賠的客戶退回一定比例保費,讓港商更願意購買出口保險,拓展海外市場。他認為,信保局亦可考慮提供更多免費信用評估服務的次數,讓港商透過這些評估服務知道買家的財務情況,從而減低風險。
冀享國家相關優惠政策
另一方面,近年國家推出了不少「一帶一路」優惠政策和資金,但到底港商是否可享受相關優惠,至今仍存在不清晰之處,特區政府應爭取讓港商可享受相關優惠,以助港商開拓新市場。
同時,現時內地企業積極到「一帶一路」地區投資,很多都會聯合上、下游企業共同對外投資,以增加勝算,但港商往往因欠缺聯繫,難以加入,故港府應積極游說,讓港商共同參與,既可分享商機之同時,亦可借助港商的國際網絡,協助內地企業打入當地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