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羅冠聰、黃之鋒、周永康被判即時入獄後,反對派及反華勢力立即製造輿論,意圖美化三人,而《約紐時報》編輯更撰文稱,強烈要求諾貝爾獎下月提名他們為得獎者,雲雲。新聞一出,立即成為各媒體平台的「笑料」。且不說諾貝爾和平獎本身就已經事故百出,公信力嚴重下滑,僅以羅黃周三人的所作所為與「和平」二字相差十萬八千里、以反對派內部的勾心鬥角爭獎心態,就可以看出當中的可笑和荒謬。
《紐時》出這一篇文章並非「巧合」,也不是編輯的「心血來潮」,而是顯而易見的政治手段。眾所周知,黃之鋒等人自「佔中」已經成為美國醜化中國、抹黑香港的「象徵」。黃某自己更是多次到美國、英國出席各類反華活動,有的是「聽證會」,有的是「分享會」,所有內容,無不是在配合美國人對香港的敵意政策。美國人苦心培養黃某,意圖不言自明,但多少讓他們失望的是,黃之鋒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不僅言論出位「堅離地」,更是屢屢做出與香港市民利益背道而馳的行為。但儘管如此,美國人看到,此次官司可以進一步提升黃某的「悲情」形象,有助日後的政治行動,因此多名美政客接連發出聲明,「力撐」黃之鋒,《紐時》的用意也是顯而易見的了。
但是,將黃之鋒等人與「和平獎」畫上等號,已經到了極其荒謬的地步。首先,這是對「和平」兩字的最大諷刺。從暴力衝擊政府總部,到非法「佔中」,黃之鋒等人的所作所為,根本是在破壞香港市民的利益,本身既不「和平」,言行更屬「暴力」,提名他們無異於是在侮辱香港市民。
其次,反對派內部山頭林立,各有各的美國「依靠」,且不說是羅黃周「少不更事」、「資歷太淺」,僅以李柱銘、余若薇等「大佬」對「和平獎」的虎視眈眈,哪輪得到這些人?退一步說,如果真的有提名,那更是無異於對整個「泛民主派」的分化,要想靠獎項來統合反對派,無異於痴人說夢。
當然,如果美國當局全力「操作」,再加上公信力已經嚴重下滑的《紐時》的全力造輿論,下個月三人得到「提名」的「驚喜」也是有可能的。問題在於,每年得到提名的沒有上百也有數十,有提名算得了什麼?奧巴馬剛上任就得了獎,早已成了笑談,「諾獎」公信力已經嚴重受損,又豈敢輕易「押注」羅黃周三人身上?
實際上,「和平獎」的這一齣戲,不過是美國人的「輿論戰」其中的一環,目的是要「造神」,也是要騙取普通市民的同情,也是要趁機「整合」反對派。然而,美國人公然踐踏香港的法治,早已引起市民的憤怒,如此政治手段,除了徒增笑料,是沒有任何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