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廣東「12條措施」支持機器人、自動駕駛、低空經濟等重點產業領域發展。圖為廣東一家機器人企業展示最新成果。右圖:廣東再出招,用「真金白銀」撐企業。「12條措施」將為企業貸款融資帶來實在的支持。圖為廣東一批投融資項目簽約。\大公報記者盧靜怡攝
廣東再出招,用「真金白銀」撐企業。12日,廣東省政府在廣州舉行新聞發布會,解讀近日出台的《廣東省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12條措施」)。
新公布的「12條措施」,重點幫企業減輕成本、解決融資難題,而且內資外資一視同仁,港企一樣受惠。此次政策最大的亮點之一,是貼息貸款力度再加碼。廣東省商務廳廳長張勁松表示,預計每年會提供最多2000億元(人民幣,下同)貼息貸款,相當於去年廣東製造業貸款增量的約30%。單個企業最高可獲得2000萬元貼息支持,減輕還款壓力。\大公報記者 盧靜怡廣州報道
單企最高享2000萬貼息
廣東擁有市場主體超過1900萬家,其中企業超過835萬家,均居全國首位。當中亦有不少港資企業。「12條措施」對當中符合條件的製造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年度新增銀行貸款,為企業「開閘放水」。「相比過往的政策,這次政策銀行貸款貼息比例,由以往最多三成,提高到三成半。」廣東省委金融辦副主任童士清說,如果企業成功借到錢,政策期內可享最多一年貼息。
對於達不到貸款門檻的中小企,廣東省政府會透過擔保增信,幫助「開綠燈」。童士清舉例稱:「某小微企業原本只能申請500萬元貸款,通過擔保增信後,銀行放款額度可能提至1000萬元。」
新增136億元支持政策落地
為配合「12條措施」,廣東省財政廳副廳長胡建斌表示,預計省財廳將通過三年時間額外新增約136億元資金,支持這輪政策落地。
「新一輪融資貸款政策,將全部平等適用於內資、外資企業。」張勁松強調,對於吸引外資方面,「12條措施」力度十足。跨國公司如果把中國區、亞太區甚至全球總部設在廣東,最高可獲得800萬元一次性獎勵;設立全球研發中心,最高再有600萬元扶持。張勁松期待外資企業將更多優質項目落戶到廣東:「我們接下來會確保廣大外資企業應知盡知、應享盡享。」
廣東去年推出的外資政策已帶動信心回升。張勁松透露,廣東今年實際使用外資呈現回穩向好的勢頭。一季度廣東新設外資企業5922家、增長16.9%,實際使用外資357.6億元,增速好於全國平均水平和主要經濟大省。「這是廣大外資企業對廣東、對大灣區投出的信任票,這也顯示出真金白銀的外資激勵政策正在起作用。」張勁松特別強調,去年首批享受政策支持的外資項目將在今年上半年兌現獎勵資金。
重視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
資金到位了,對於內外資企業的獎勵門檻亦一視同仁,那麼哪類產業最受廣東「12條措施」歡迎?答案是前沿賽道產業。「12條措施」明確提出,將突出培育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機器人、自動駕駛、低空經濟等重點產業領域。廣東省發展改革委二級巡視員董文忠解讀稱,對於這些新質生產力產業,廣東爭取到2027年,累計建成不少於10個具有地方特色的場景創新試驗區,每年促進不少於100項新技術新產品在省內實現首用首試。他介紹,將以新產品、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為載體,為更多企業提供技術與產品的「試驗場」與「首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