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中美經貿蜜月期落幕 企業應做好風險管理

時間:2017-08-16 03:15:39來源:大公網

  圖:美國單方面認為,中國在半導體、工業機器人、醫療設備、智能傳感器、航天等領域會影響到美國知識產權權利人

  筆者認為,一方面,特朗普簽署總統備忘的威懾意圖大於制裁目的,並不意味着中美貿易戰的全面爆發;另一方面,相關政府部門及行業主體應做好預警措施,涉案行業很有可能分布在半導體、工業機器人、醫療設備、智能傳感器、航天、航空、通訊工具、鐵路運輸、電動汽車、農業設備等領域。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興業研究副總裁 魯政委

  當地時間8月1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備忘錄(以下簡稱「備忘錄」),授意美國貿易代表審查「中國貿易行為」,包括中國在技術轉讓等知識產權領域的做法。

  備忘錄形式為談判鋪路

  正如筆者此前所做的判斷:中國對美貿易順差未能顯著下降、中朝貿易數據不及美國預期,以及美國對華貿易救濟信息趨增,均預示着中美經貿關係趨緊。此次美國總統簽署行政備忘錄,授權美國貿易代表審查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正式宣告了「百日計劃」倡議下的中美經貿「蜜月期」中止。但需注意的是,這也並非意味着中美貿易戰的引爆,具體原因如下:

  第一,從總統備忘錄的性質看,美國的行政令廣義上包括「總統行政令(Presidential Executive Order)」和「總統備忘錄(Presidential Memorandum)」兩種形式,狹義上的行政令專指以「總統行政令」名義頒布的文件。從法律效力上講,狹義的行政令法律效力高於備忘錄:備忘錄可以被另一備忘錄或狹義的行政令修改或撤銷;狹義的行政令不能被備忘錄修改或撤銷。因此,就法律效力而言,針對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的調查,特朗普選擇了相對法律效力較為溫和且易於修改或撤銷的備忘錄,這一定程度上是為了後期談判預留了政策空間。

  第二,從備忘錄的內容觀察,此次特朗普簽署行政備忘錄只是「授意」並非「立案」。根據「備忘錄」所公示的內容,「總統指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應檢視是否應就中國不合理或歧視性政策發起調查」,同時「備忘錄」建議「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應就總統備忘錄所提事宜與政府及諮詢委員會進行商議後並採取合適的行動」。這意味着,從特朗普簽署「備忘錄」到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對華正式立案調查仍有較大的政策轉變空間。

  綜合上述分析,無論是從備忘錄的性質還是內容觀察,我們均可發現簽署行政備忘錄只是「授意」並非「立案」,且美方為其後對中國的政策轉變預留了足夠的政策空間。因此,筆者認為此次特朗普簽署「備忘錄」,目的更多在於對中國釋放強硬信號,以對中國形成威懾效應進而爭取中國對美國做出經貿讓步。

  高科技產業最受影響

  根據前文分析,此次特朗普簽署備忘錄的信號意義大於制裁意義,但這並不意味着我們只能「坐以待斃」,等待美國「漫天要價」。筆者認為,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採取進一步行動之前,中國政府及相關行業應做好相應的預警工作。那麼,假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對華正式發起「301調查」,哪些行業更容易中招?

  此前,根據外媒報道,特朗普有意啟動301條款對中國知識產權問題發起貿易調查,主要針對微型芯片和電動汽車領域。根據美國2017年《特別301報告》,中國仍被列入「重點觀察國」名單,這是中國第28次被美國列入「黑名單」。其中,美方認為,中國正通過專利和相關領域政策促進自主創新,如以知識產權和專有信息披露、本地研發等作為市場轉入條件,繼而損害到相關產業的美國知識產權權利人。具體而言,美方認為,中國在半導體、工業機器人、醫療設備、智能傳感器、航天、航空、通訊工具、鐵路運輸、電動汽車、農業設備等領域會影響到美國知識產權權利人。

  結合中國的半導體銷售數據可知,2015年以來,中國半導體銷售額快速增長並超越全球和美洲的平均水平(見配圖一)。進一步從半導體銷售額佔比數據觀察,中國半導體銷售額是全球銷售額的三分之一,佔亞太地區銷售額的半壁江山(見配圖二)。這折射出,中國在半導體行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而根據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槍打出頭鳥」的習性,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半導體行業或成為本次「301調查」的重點對象。

  筆者梳理美國2017年以來對華發起的337調查案件可知,美國在半導體、醫療設備、電子行業、電動車、智能製造及通訊工具等領域的產品均曾發起337調查。這表明,中美知識產權之爭集中在電子行業、半導體及醫療設備等領域。由此,筆者建議在至少產權之爭多發領域做好貿易預警工作,以積極應對美國貿易救濟調查工作。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