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喜歡牽着成人的手走路。我記得,當我就讀幼稚園的時候,全班同學要排隊放學,而老師會牽着排頭位同學的手,從學校門口往下走,穿過樓梯,直到家長接送的地方。在我印象中,每一位同學都有機會排頭位。能夠牽着老師的手,是小孩子最快樂的時光之一。我認為,最能夠給予小孩安全感的「外人」,應該是幼稚園老師了。
人長大了,我們回母校探望中學老師,他們陪伴着我們走過「公開試」的路。我們會探望小學老師,他們陪伴着我們走過「升中學」的路。我們的幼稚園老師呢?我們對他們的記憶已經非常模糊,甚至連外貌或名字,也忘記了。
幼師對我們的恩,我們會掛在口邊,放在心上,但很多時候我們卻缺乏實質行動。這是因為我們已記不起跟她們相處的時光。或許,他們只有默默地耕耘,不求學生的回報。
早前我聽了一個令人非常心酸的故事:有一位中學校長為學校聘請文員,竟然收到幼稚園老師的申請。校長好奇問她原因,才明白幼稚園的老師都很擔心她們的前景,因為她們的工作和薪金是完全沒有保障的。
我們都經歷過幼稚園的快樂時光。今天我們長大了,我們會關心社會的一切,卻把幼稚園老師的保障拋諸腦後。
2017年,那位中學校長抱着為教育界做實事的信念,參與競選教育界立法會議員。她說,如果她能夠當選成為立法會議員,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給幼稚園老師們一個好的保障。
我是一名中學教師,有穩定的收入和保障。理論上,幼稚園老師的待遇完全和我無關,但無論在感情上或在公義上,社會需要還幼稚園教師一個公道。
我們中小學同工或許沒有能力為幼師爭取到什麼,但教育界有幸有這位校長,願意站出來為幼稚園老師發聲。
雖然她最終未能擊敗教育界最大工會的會長,未能打破長久以來的慣性,但她的努力,已帶動更多社會人士爭取幼師的合理保障。事實上,除了為幼稚園老師的權益作出貢獻,多年來她以默默做實事的方式,積極推動中小幼教師的專業發展以及身心健康的發展等。
她,正是昨日正式上任教育局副局長的蔡若蓮校長。我希望這位新上任的教育局副局長,能繼續實事求是,為了解教育、關心教師、熱愛孩子貢獻自己的力量。
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