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智囊:金融科技助小微企融資

時間:2017-07-31 03:16:06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訊】記者毛麗娟深圳報道:在周末舉行的中國(深圳)第四屆「創互聯網金融無限未來」高峰論壇間隙,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前所長張承惠接受《大公報》採訪時表示,金融科技越來越深刻影響人類社會的同時,也在改變着金融行業,無現金社會和信用社會正在中國的某些城市得到迅速的發展。「目前中國現金支付比例為70%,降低現金支付比例將大幅度降低人力、運鈔設備成本。」

  張承惠分析稱,金融科技極大地提升了金融行業的服務效率。譬如,利用科技可以進一步地實現國家發展普惠金融的目標。金融科技已實現隨時隨地在線貸款還款,應該說在相當程度上克服了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同時,科技可以讓金融服務更加便宜,智能投顧的費用可降至0.25%,而基金管理費一般是1%到1.5%;以前P2P的年借貸利率是20%左右,現在大多數平均利率已降到10%以下。

  傳統銀行「智慧」轉型

  對於科技金融的發展趨勢,張承惠表示,傳統的金融機構會越來越重視科技,會把科技金融作為戰略重構的重要內容和競爭的重要工具。中國有一些銀行已經着手構建智慧銀行了,用數據聚合的「雲」+智能平台+智能網點、智能機具來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務,這對銀行來說是革命性的變化。

  銀行亦在加大與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力度,四大行都已與騰訊、阿里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一些中小銀行則在和一些P2P平台合作,在徵信、貸後管理、不良資產的處置方面,加強與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

  張承惠認為,對於大多數金融科技公司來說,是在尋求融合而不是顛覆傳統金融體系。如部分知名的公司,一直夢想能夠拿到央行的徵信牌照,但現在牌照申請非常嚴格,所以這些徵信公司獨立地開展徵信比較困難,因為拿不到牌照開展徵信業務是違法的。

  此外,對互聯網巨頭來說,通常是將金融業務和產品的流量業務獨立出來。而從金融監管的角度來看,金融監管當局已開始關注和研究開發適應於中國的RegTech(監管科技),也非常關注區塊鏈技術。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