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徐詠琳在母校衛理中學指導學弟學妹掟飛鏢/大公報記者吳涵宇攝
【大公報訊】記者吳涵宇報道:金融風暴席捲而來時,徐詠琳剛畢業不久,正在歐洲從事汽車工業設計工作。誠興集團彼時飽受內部矛盾和管理問題困擾,加上金融危機的衝擊可謂雪上加霜。2009年6月1日,徐詠琳毅然回到香港接手父業,清除冗餘、精簡團隊、改善管理,經過一番「有血有淚」的打拚後,終於將集團拉回正軌,成功完成轉型。
決心整頓 親戚照炒魷
儘管徐詠琳性情豪爽,接受訪問時言笑晏晏,不過崇尚「法治」的她坦言自己在工作中沒有人情味,而這也恰是年輕一代企業家與上一輩最為不同的管理之道。她明白父輩做生意都講道義、講人情,是環境所造成,當時固然行之有效,如今卻已行不通,必須與時俱進地轉變管理理念。
她回憶道,初初接管時的誠興集團內部問題重重,自己下定決心整頓,就連親戚都一樣炒魷魚,引來不少非議,甚至被人說「沒人性」、「暴君」。但徐詠琳堅信只有從「人治」轉為「法治」,減少不必要的人情麻煩,才能保證產品質量,從而達到汽車、航天體系所需螺絲的供應要求,幫助公司轉型。她認真而自信地說,不用理會外界的指指點點,因為「時間可以證明我的判斷」。
問到在公司事務上和父親有衝突如何解決,她笑言倆父女間沒有什麼是無法溝通的,往往雙方各退一步,尋求一個最有利公司的談判結果。2013年開始,徐炳光放心地把整間公司交給徐詠琳,不難看出他愈發理解和信任女兒的現代化管理方式,放手下一代大施拳腳想來也後顧無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