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把握「一國兩制」新機遇─香港資本市場未來展望(下)

時間:2017-07-03 03:16:11來源:大公網

  圖:香港資本市場通過加強與內地的互聯互通更好的發揮協同作用,避免同質化競爭,未來雙向融合需要進一步加深

  長期來看,內地經濟的改革開放仍然是香港得以維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大動力。香港需要繼續發揮內地與國際資本的「超級聯繫人」作用,主動尋找和調整在內地改革開放的國家戰略布局中的定位,加強同內地的聯繫,積極探索內地的發展需求,增強創新能力,配合國家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發展戰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城市中更加璀璨的東方明珠。\中銀國際首席執行官 李彤

  抓住內地資本市場和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的歷史機遇,通過探索新的發展空間來提高抵抗外部風險的能力。隨着內地資本項目和服務業,尤其是金融服務業的對外開放,香港資本市場的合作機會和參與機會大幅增加。在內地對外投資過程中,中國企業「走出去」與家庭境外資產配置需求擴大了香港資本市場的參與主體,一方面帶來旺盛的投融資、結算、財務諮詢,商業服務和風險管理的需求,拓展了香港資本市場新的業務空間,另一方面有助於改善當前香港資本市場的以歐美投資者為主體的參與比例,穩定資金來源,增加對國際資本衝擊的抵抗能力。

  港應加快自身改革創新

  香港資本市場需要加快自身的改革創新,鞏固自己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港交所近日公布關於《建議設立創新板》的框架諮詢文件,計劃設立新板吸引新興產業企業赴港融資,提高香港資本市場的「新經濟」含量和國際化程度。在內地新經濟崛起,香港經濟結構呼喚轉型的當下,香港資本市場也需要擴展其市場融資能力、為不同發展階段的優秀企業提供融資平台,為投資者提供更多不同類型、覆蓋內地及海外的投資機會。而在粵港澳灣區城市群建設中,香港資本市場可以加強與深圳地區新一代科學技術的合作,通過將傳統的金融服務與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互聯網新興技術融合,實現金融生產效率的提高和金融行業的革新。

  香港資本市場通過加強與內地的互聯互通更好的發揮協同作用,避免同質化競爭。未來內地資本市場與香港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和雙向融合需要進一步加深。在交易品種上,繼「滬港通」、「深港通」和「債券通」之後可以考慮通過進一步納入「基金通」、「新股通」、「衍生品通」等創新性制度安排使推動兩地資本市場規模的共同擴大。

  展望未來,如果未來三地交易所進一步融合,尤其是在粵港澳三地的國家戰略建設中通過制度安排實現港交所和深交所的部分統一融合,那麼香港資本市場與內地資本市場的合併將有望打造成為一個位居全球最前列的證券市場。

  中資投行仍需砥礪前行

  香港獨特的區位優勢,與內地天然的緊密聯繫和豐富的貿易投資經驗,不僅與「一帶一路」互聯互通的戰略要求相脗合,也將有效的維持香港資本市場增加新的動力。2017年3月,香港成為了亞投行首個吸收的非主權意義的經濟體,不僅可以輔助亞投行提供更為豐富和專業的區域投融資服務,又能更加深入地參與「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未來香港資本市場可以成為「一帶一路」的財資中心,全面發掘戰略機遇,強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城市交流,尤其是在跨境貿易、項目投融資、財務顧問、商務服務、工程諮詢、工程監理、項目運營管理等方面發揮中心作用,深化與內地分工合作,共同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建設。

  伴隨着香港資本市場發展的滾滾車輪,中資投行也將經過不斷的成長壯大,成為推動香港資本市場前進不可忽視的力量。從1997年至今,中資投行在香港的數量從最初的8家擴張到45家,中資投行的業務種類逐漸豐富,市場份額也逐漸提高,2016年香港IPO前十承銷商有8家中資機構,合計市場份額37.6%。

  中資投行的境內優勢明顯,能夠更好的理解境內客戶需求,發揮兩地市場互聯互通機制,把握內地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發展機遇。與外資投行相比,中資投行在國際業務創新機制、國際銷售網絡建設和國際人才吸引能力等方面還略有不足,意味着中資投行在未來發展中仍需砥礪前行,優化自身服務創新能力,穩步提升國際化程度,推動綜合業務能力的提高。展望未來,作為當前香港資本市場的中堅力量,中資投行需將自身的發展與香港資本市場的發展方向相結合,以國家改革開放的歷史戰略為依託,推動兩地市場互聯互通和共同繁榮,協助香港資本市場打造下一個光輝二十年!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