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誰能代表股民的名義?\靈修

時間:2017-06-14 03:15:40來源:大公網

  圖:「IPO是不是股市下跌元兇」是老生常談,每逢熊市差不多都要拿出來說一下,卻難有定論

  《人民的名義》熱映讓更多人認識了原著作者周梅森,前陣子有媒體挖出他的一樁股壇軼事:05年因捲入某上市公司的股改紛爭,周梅森曾連發三封公開信炮轟大股東魚肉散戶,最終促使董事會提高送股比例。所以說,以「股民的名義」發聲鳴不平,周梅森算得上是老司機。

  A股最新一起「為民請命」發生在日前,經濟學家韓志國在微博上喊話,指現任中證監主席狂發新股,給市場造成巨大衝擊,故建議叫停IPO。他特別提到,自劉士余上任一年多來,其家鄉江蘇有74家企業上市,位列全國各省第一。不得不讓人懷疑,「假借擴大直接融資之名以權謀私。」此番炮轟着實嚇人一跳,難不成「捉妖精、打大鱷」的劉士余主席,自己才是市場最大「害人精」?

  「暫停IPO」言論惹非議

  就在吃瓜群眾震驚之際,當事雙方很快「達成共識」。據韓志國透露,自己受邀與劉主席共進午餐,席間闡述了「對股市和監管的意見」,並發現彼此的看法高度一致。「午餐會」過後三日,中證監即公布了減持新規,很快新股每周發行數量也打了對折。經此一役,韓志國在網上爆得大名,每日發帖必有無數擁躉點讚。

  但有關「暫停IPO」的言論還是招來業界非議,韓志國最近也常與高善文、葉檀等隔空交火。其實「IPO是不是股市下跌元兇」本是老生常談,每逢熊市差不多都要拿出來說一下,卻難有定論。蓋因監管層能夠下定決心暫停IPO,通常是股市連續暴跌民意沸騰;監管層敢於重啟IPO,也必定是股市節節攀升信心企穩。新股發不發完全看行情,其間的市場表現沒法作為量化參考。

  再來看看劉士余主席的「狂發新股」歷程。本輪IPO提速始於去年下半年,A股並未出現「過敏」反應。至今年二月底的國新辦發布會上,劉士余重申新股發行節奏不會變,「現時資本市場具備加大IPO力度的條件。」明確表態之下,大盤走勢依舊平穩。

  真正轉折來自4月中旬,銀監會數日內密集發文,嚴查同業融資風險,接下來一周A股累挫2.25%。其後通道業務收緊,個股暴跌現象層出,「漂亮50」開始一騎絕塵。

  如此說來,以「新股超發」邏輯解釋A股二季度下跌不夠全面,劉士余主席有替人背鍋的嫌疑。韓志國及其擁躉應該再找銀監會反映一下問題。

  改革繞不開IPO這道坎

  歷屆中證監主席都曾與股民有過一段蜜月期。劉士余去年2月20日接掌中證監,彼時散戶在股災餘震中驚魂未定,投資信心陷入谷底。他上任後連續祭出辣招,嚴控重組併購、重罰幕後交易、規範信息披露等一批舉措落地。這種務實風格獲得外界肯定,市場反映也較正面,大盤在接下來一個月裏上漲11.75%,股民稱之為「牛市雨」行情。

  劉士余主席的改革決心昭然,但想要改革真正觸及靈魂,始終繞不開IPO這道坎。按照A股現有的新股審批制度,發行、定價、募資環節都有中證監的行政干預,背後不僅權利尋租空間巨大,市場與監管之間的關係亦難以釐清。在散戶眼中,熊市理應關停IPO的現實依據,根本就是因為中證監「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牛市雨」及「留市愚」

  談及在IPO陽光化方面的努力,不得不提郭樹清,在中證監任職的一年半時間裏,郭樹清主席力主推動市場化改革。當年在證監會內部會議中,他的一句「IPO不審行不行?」驚呆了在座的發行部官員。但大盤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走熊,數次跌破2000點政策底,要求監管層救市的呼聲四起。10月26日浙江世寶完成上市後,A股迎來歷史上第八次IPO關停。隔年3月,郭樹清掛印去職。

  如今劉士余主席面臨的輿論環境也很嚴峻,此前的多項新政遭受質疑,「牛市雨」也早成了「留市愚」。但希望他能夠堅守市場化改革的底線,畢竟誰都不願意看到,改革周期再一次讓位於熊市周期。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