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遺留的「薩德」問題,是文在寅上台以來致力解決的頭號議題。其間,突然爆出國防部瞞着青瓦台,偷運四套「薩德」設備入境的醜聞,令這一問題的處理更為棘手。雖然韓特使往來穿梭於中美俄日等大國之間,但結果並不樂觀,影響中韓關係的主要障礙並未消除。兩國對立趨緩只是暫時的,很難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
青瓦台日前宣布,將暫停「薩德」部署,並對此展開全面環境評估,同時又強調,目前已部署的兩套「薩德」及其他設施不會撤離。據韓國防部的預估及美軍在關島部署「薩德」的實踐,環評需耗時一至兩年。
很明顯,韓新政府策略是「以拖待變」,在中美間「騎牆」。「暫停」或「延緩」部署,是做給中方看,而「不取消」則是在向美表「忠心」。但無論如何,「薩德」入韓已是事實,文在寅似乎無意改變這一結果。文在寅在上月底曾給華府吃過一粒「定心丸」,稱部署「薩德」是美韓共同作出的決定,韓政府換屆不會改變原有決定。與原朴槿惠相比,文在寅在「薩德」問題雖然放軟了身段,願聽取持堅決反對立場的中俄意見,但實質上也只是「緩兵之計」。韓不僅要接受「生米煮成熟飯」的現實,未來很有可能將偷運入境的四套「薩德」納入部署,強化美韓反導能力。
中方不會被韓「暫停」部署的表面文章所蒙蔽。無論韓作出何種姿態,別指望中方會接受「薩德」。「薩德」不撤,中韓關係沒法正常化。實際上,中方也已做好最壞打算,立足「薩德」入韓的現實進行應對。
俄總統普京日前曾強硬表示,俄方不會坐視美在韓部署「薩德」,並將在南千島群島開展針對性軍事部署納入理想選項。在反「薩德」問題上,中俄立場進一步接近。韓方對此應有清醒認識,放棄僥幸心理,認真思考是否值得為配合美國一己私利,同時與中俄兩個大國為敵。畢竟,遠親不如近鄰,在朝核、經合等諸多涉及韓核心利益問題上,中韓的共同利益可能比美韓間還要多。
「薩德」對中韓關係破壞傷筋動骨,遠不是一個姿態、幾句好話就能修復得了的。從韓作出引起「薩德」決定一刻起,中方就已認定,韓放棄了多年來奉行的「平衡」戰略,一頭扎進了美國懷抱,甘願充當美在亞太圍堵中國的「馬前卒」。「薩德」深深刺傷了中國民眾的感情,對韓敵意程度已不亞於致死不肯承認侵略戰爭的日本,兩國間幾十年來營造的互信、友好民意基礎毀於一旦。
要真想改善對華關係,韓新政府還是要丟掉幻想,應該在「姿態」基礎上再進一步,與「薩德」做一徹底了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