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越南工人在他們的宿舍
=*7近年來內地用工成本的快速上升,一直讓香港中大實業有限公司主席朱立夫頭疼不已。他一直希望能找到一個合適的產業轉移之地,既有良好的產業鏈配套,又能享有較低的勞工成本,但一直未能如願。隨着廣西推出的跨境勞務新政,縈繞在他心頭數年的難題有望迎刃而解。」大公報記者 朱曉峰(圖/文)
崇左是廣西最大的外貿市,為激活口岸經濟多年來不遺餘力,但邊貿加工總量依然不能與邊貿量相匹配,原因不外乎:一缺勞力,二缺企業入駐。常年短缺勞動力2萬多人,每年甘蔗榨季缺口更是翻倍,並呈逐年上升趨勢。廣西另一個邊境市防城港情況亦類似,人社部門測算,該市農村剩餘勞動力僅約8.5萬人,且大部分前往珠三角打工,未來幾年勞動力資源缺口還將逐年增加。
而相鄰的越南勞動力嚴重過剩。據廣西財經學院的調研報告顯示,越南每年新增約100萬至150萬就業人口,但其5000多家國企、10萬多家私企、4000多家外企接納能力有限。
越南勞工可半年一簽
對此,廣西商務廳相關負責人指出,如何充分利用東盟國家的勞動力紅利,開展中越跨境勞務合作,對優化和升級中國─東盟產能合作意義重大,為珠三角加工貿易產業轉移開拓一條全新的路徑,更成為廣西發展加工貿易型產業,吸納國內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的一大優勢。
今年春節後,《廣西中越跨境勞務合作試點工作方案》(簡稱「方案」)出台,將在重點跨境經濟合作區域的試點範圍內成規模地引進境外邊民務工,目的除了「密切廣西與越南邊境四省雙邊關係」外,更主要的是「吸引中國東部地區產業轉移」。
參與方案起草的廣西商務廳口岸一處處長黃家生表示,開展跨境勞務合作是中越經貿合作和沿邊產業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使用越南勞工將進一步增強廣西沿邊地區競爭力。
黃家生說,方案將以「四證兩險一中心」模式規範跨境勞務合作管理,境外邊民持《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邊境地區出入境通行證》到廣西公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分別辦理《廣西邊境地區外國人臨時居留證》、《境外邊民入境務工證》後,可獲得入境務工合法身份,在有效期六個月內多次往返中越兩國。
用工企業取得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簽發的《聘用境外邊民用工證》後,才可聘用境外邊民,並需與境外邊民簽訂《聘用境外邊民勞動協議書》,購買意外傷害和工商商業保險。此外,廣西將設立境外邊民務工管理服務中心,為境外邊民提供「一站式」服務。
東興與憑祥先行先試
黃家生透露,今年在東興、憑祥等重點跨境經濟合作區域先行先試、探索創新跨境勞務合作新模式,明年在對試點進行總結後,在整個中越邊境地區推廣實施。
今年2月10日,崇左市委書記劉有明分別與越南諒山、高平兩省勞動榮軍社會廳廳長簽署了跨境勞務合作協議。憑祥市邊境貿易貨物監管中心貨場作為首批跨境勞務試點,已吸納數百名越南工人,他們每天往返於中國浦寨和越南新清之間,早上九點憑邊民證準時入關,下午五時在關口關閉前回到越南,這樣「候鳥式」打工模式在中越邊境已成一種趨勢。
據統計,每年進入憑祥市務工的越南邊民務工人員達7100多人。隨着憑祥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中越憑祥同登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推進,承接產業轉移企業增多,產業鏈不斷拉長,對越南勞動力的需求將逐年增加。
憑祥市長孫睿君表示,將在友誼關工業園設立跨境勞務合作培訓基地,探索創新跨境勞務合作新模式新機制,為中國─東盟的跨境勞務合作帶來更大空間。
「推進跨境勞務合作是國家沿邊開發開放戰略的重要內容,也是廣西中越跨境合作區改革創新的重要任務。」防城港市委書記金湘軍說,已與越南廣寧省委書記阮文讀就推進跨境勞務達成具體共識。
東興市公安局負責人表示,截至今年1月,已協助自治區公安廳東興口岸簽證處為東興市江平工業園13家用工企業約1170名跨境務工人員,提供外國人臨時住宿登記服務和務工服務,其中8家加工企業投資總額6.6億多元(人民幣,下同)。目前,正計劃將試點區域擴展到東興市全域。
僅需要提供商業保險
中越跨境勞務試點解決了邊境地區招工難、用工貴的問題。部分企業表示,聘用越南民工人均月薪2200元至2400元,還具有社保成本低的優勢,僅需提供商業保險,一個月可節省人均成本千餘元。以僱用一千名越南工人計算,相當於每年增加1500萬元利潤。
「當前東部勞動密集型產業正在加緊轉移,這些產業轉移到中國西部的環境比轉移到國外好,跨境勞務試點政策的實施,將廣西邊境市縣毗鄰東盟、土地價格低及勞動力價格低廉等優勢充分顯現。」崇左市市長孫大光表示:「目前有些邊境的加工業已經嘗到了甜頭,這項政策對勞動密集型企業吸引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