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港製衣業步入黃昏?

時間:2017-06-05 03:15:31來源:大公網

  圖:張益麟(左)稱,香港的再工業化一定要包含創新理念和科技元素

  多年以來,租金高昂,香港大部分傳統製衣業遷往鄰近地區生產,不少人相信本港製衣業已步入黃昏。不過,業界卻在科技及自建品牌上努力轉型。透過科研確立香港在紡織及成衣上的技術優勢,同時以高技術生產配合本地設計,重新建立香港品牌的衣服。有本地設計師更成立社企,讓港人親手製作衣物,從而愛上本地品牌。/大公報記者 王嘉傑 吳涵宇(文) 麥潤田 黃洋港(圖)

  隨着本港租金持續上升,加上勞動成本高企,以至利邦等製衣大企業不得不關閉工廠,尋求更具競爭力的生產模式。興迅實業董事總經理張益麟指出,面對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和愈發激烈的競爭,必須從傳統OEM(原始設備製造)向ODM(原始設計製造)轉型,提高產品附加值,彌補價格方面的劣勢。張益麟早年創立了TML(To Make Locally),目標是發展本土特色製衣。

  張益麟續稱,香港的再工業化一定要包含創新理念和科技元素,並由B2B轉向B2C,通過快速生產直接解決最終端客戶的需求。TML位於荃灣的工廠全面採用LED照明及環保再生裝修,將生產流程的碳排放量降至最低,又使用以色列供應商提供的數碼輸出印花機,經多次改良,將製作樣板的時間,由5到7日縮短到2到3分鐘,通過樣板先行測試市場,有效節省了生產成本。

  拓B2C個性化設計市場

  他續說,香港已有不少零售品牌開始嘗試該模式,以開拓B2C個性化設計市場。整個生產周期由60到90天縮短至7天到30天,有效降低風險,迎合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適時追加訂單,大大提升生產效率。

  香港製衣同業協進會副會長簡曼麗亦有相同看法。她認為香港製衣業要持續發展須有三條件,其一是發展低污染生產,第二是建立香港自己的品牌,第三是生產少量但高技術的衣服。

  她指出,香港近年在紡織製衣上也進行了科研,去年香港理工大學發明了無水印染技術,使用二氧化碳化替水去做衣服印染,過程不再產生大量污水。此外,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HKRITA)亦不斷推出紡織的新技術,她覺得在這方面做得很不錯。不過,在建立自己香港品牌上,政府和業界還需要多加點力。她以韓國為例,表示該國政府非常支持本地製造,韓國人亦會團結,偏好選擇韓國品牌衣服。

  港成衣研發國際屢獲獎

  現時推廣香港時裝品牌主要由香港貿發局負責,如到海外出席時裝展時,推廣香港的時裝品牌。簡曼麗稱,政府及業界需要開設網上銷售推廣,因為海外時裝展上的買家,本身可能是大公司,在選購上比較審慎,並不會透過一次的接觸,就選購新的品牌,但網上的買家較喜歡新穎款式,相較容易找到買家,並可推廣香港的品牌。至於其他支援本地製造的方法,張益麟表示,本港廠商並非無地可用,只是受到嚴格限制。

  他建議政府放寬工廈使用範圍,將設計公司也納入其中,推動創意工業發展。最後在科研發展上,本港的成衣研發在國際上屢獲獎項。

  HKRITA行政總裁葛儀文稱,希望政府在教育上增加投資,吸引更多國外品牌在香港成立研發中心,讓研發與應用放在同一個地方進行,有利將新技術更快地推廣到市場。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