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吳涵宇報道:「一帶一路」強調「共商」、「共建」、「共享」,即在雙方自願參與的基礎上,共同建設、利潤共享。不過任何實踐都無法完全規避風險,不少參會者於昨日的論壇上提出對「一帶一路」沿線項目潛在風險的擔憂,並尤其關注政治安全風險及金融投資風險。
有來賓指出,「一帶一路」沿線涉及中東等政治不穩定的地區,某些國家政治經濟發展模式尚未定型,甚至面臨宗教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的威脅,擔心經濟活動難免會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論壇主持人、鳳凰衛視資深評論員李煒「忍不住」解釋,有基建需求、政局長期穩定及自願參加是沿線國家參與「一帶一路」的三大前提,劇烈動盪的地區不在合作之列,笑言「打仗的地方一定不去」。
至於龐大的投資會否有去無回,「一帶一路」國際發展聯盟創會秘書長陳鳳翔直言「高風險與高收益同在」,並引述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言論指出,「一帶一路」投融資應以市場化為主,沿線建設並非慈善事業,所有項目均會站在商業角度權衡收益後才會拍板,又稱已有機構對所有參與國進行了風險評估。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副教授李宏補充稱,香港在投融資領域經驗豐富,相信有助於提升內地在「一帶一路」投資共同體中的抗風險能力。
在金融風險的隔離方面,上海財經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叢樹海認為,在內地資本帳戶尚未完全開放的前提下,香港金融市場更適合提供各類高風險的離岸人民幣投融資業務、伊斯蘭金融業務和相關衍生品交易,上海則可提供風險相對較低的跨境人民幣資金募集和投資服務,並借上海自貿區之便令兩地業務適當滲透,規避風險的同時亦能人民幣國際化。
他還建議加強滬港兩地金融監管的合作聯動機制,以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為底線,加強金融大數據監測和信息共享,避免出現監管真空地帶,對潛在金融風險充分監測、有效預警,及時處理,為兩地金融市場的有效運作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