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從中國倡議到國際共識/同濟大學財經研究所所長、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 石建勳

時間:2017-05-17 03:16:02來源:大公網

  圖:「一帶一路」是中國向世界提出的最重要合作設想,也是迄今受到最廣泛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

  四年來,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支持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聯合國大會、聯合國安理會等重要決議也納入「一帶一路」建設內容。截至目前,中國已與40餘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50多份「一帶一路」相關合作協議。「一帶一路」的國際認同正與日俱增,正在從中國倡議變為國際共識。

  中企投資已逾185億美元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指出,「一帶一路」是各國的大合唱,不是中國的獨唱。此次高峰論壇,是中國成功舉辦北京APEC、杭州G20之後又一重要國際盛會和主場外交,是集眾智、匯眾力,共同搭建合作共贏發展新平台的一個盛舉,必將為世界經濟復甦和新型全球化注入新動力,為構建更加公正、合理和均衡的全球治理體系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可以預見,高峰論壇的舉行將會在現有基礎上,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朝着合作共識更多、合作目標原則更明確、推動項目落地更有力、合作機制與支撐體系更完善的方向前行,促進世界各國經濟更加平衡、協調、聯動地發展,為世界人民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帶來更多、更廣的參與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中國企業目前已經在沿線二十多個國家建立了五十六個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超過185億美元,為東道國增加了近11億美元的稅收和18萬個就業崗位。借助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能夠加強合作,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地區可持續發展提供新動力,也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

  聚焦機制化制度化建設

  「一帶一路」是中國向世界提出的最重要合作設想,也是迄今受到最廣泛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經濟合作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核心,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當前,聚共識、謀合作,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展開相關機制化和制度化建設,深入對接共建、共享的合作舉措,可成為切實可行的重要抓手。

  比如:通過亞投行、絲路基金、金磚銀行、上合組織開發銀行等,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資金支撐和金融平台,助推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與可持續發展的落實,就可成為重要舉措之一。

  同時也要看到,當今世界政經形勢錯綜複雜,領土紛爭、宗教衝突等問題時有發生,「一帶一路」沿線也不可避免地要應對多重風險,因此,共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建設大計,還需把切實推進安全保障、完善安全風險評估等作為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確保「一帶一路」穩步推進。

  只有從經濟、政治和人文交流等多領域入手,全方位探討國際合作共贏機制化、制度化建設目標與方向,消除疑慮、增進互信,進一步夯實達成國際共識的基礎,才能形成「一帶一路」建設的強大合力。

  世界經濟增長注新動力

  隨着「一帶一路」建設步伐日益加快,大家要攜手把「願景」、「理念」轉化為更加務實的行動與成果,迫切需要通過機制化和制度化建設把「一帶一路」「願景與行動」計劃逐步升級為長效性、常態化的國際合作機制,進而在制度上將其轉化為多邊合作共識和行動方案,讓「一帶一路」建設更好地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習近平主席宣布,中國將設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後續聯絡機制,成立「一帶一路」財經發展研究中心、「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中心,同多邊開發銀行共同設立多邊開發融資合作中心,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合作建立能力建設中心。

  通過這些合作機制的建立,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把這一惠及國際社會的重要公共品,不斷轉化為促進沿線各國和地區發展的重要成果,進而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的動力,需要各國重點圍繞基礎設施、產業投資、經貿合作、能源資源、金融合作、人文交流和生態環境等方面,共商合作方向、確定合作規劃;提出實施路徑、完善支撐體系,全方位打造一攬子機制化和制度化建設的務實成果。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