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中國外匯佔款雖已連降18個月,但年內降幅逐月收窄,且上月降幅更為2015年10月來最少。央行昨日發布數據顯示,上月央行口徑外匯佔款餘額錄21.5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環比減少419.98億元。分析指出,數據顯示中國資本流出壓力持續緩解,此外央行在干預匯市投放「子彈」亦在減少,人民幣貶值預期在減小,未來外匯佔款有望繼續改善。
上月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僅微降62個基點。交通銀行金融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健指,上月外匯佔款降幅小幅改善,主要因人民幣當月匯率波瀾不驚,在岸人民幣基本維持在6.88元左右窄幅波動。儘管如此,他提醒,現時人民幣匯率貶值預期並未完全消散,企業對匯率能否持續企穩或仍持觀望情緒,一定程度制約外匯佔款的明顯改善。
蘇寧金研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補充,年初監管部門雖強化海外併購審查,但企業「走出去」意願及動力仍強烈,這也是央行口徑外匯佔款持續回調的重要因素。
黃志龍學指,外匯佔款的持續淨減少,會造成央行資產負債表被動收縮,基礎貨幣發行受阻。他預計,為保持流動性的穩定,央行將通過逆回購、MLF(中期借貸便利)、SLF(常備借貸便利)等新型流動性工具,來對沖基礎貨幣投放方式的轉型。
人幣微升 短期料趨穩
展望未來,劉健直言,五月以來人民幣匯率繼續保持穩定,監管部門針對外匯和資本流動的宏觀審慎監管作用持續存在,外匯佔款有望穩步改善。但是,隨着下月中旬美聯儲議息會議前後,人民幣匯率和資本流動可能會承受一定的階段性壓力。
央行昨日調升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96個基點,至6.8852元,見逾兩周新高;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升幅則低於中間價,截至16時30分,日盤收報6.8976元,較上一交易日日盤、夜盤分別漲51個基點和17個基點。交易員稱,「一帶一路」峰會期間中間價明顯往升值方向過濾;而客盤購匯實需購匯需求依舊不少,大行適度提供美元流動性,匯價反彈空間受限,料短期仍以穩定為主。
交易員指,昨日公布的工業、投資和外匯佔款等數據對匯市影響有限,市場關注「一帶一路」峰會後會否有更多的實際可操作的政策出台。截至昨日22時,在岸、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分別報6.8937元和6.888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