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澳門「喜悅」「成就」與「發展」的啟示\沈家聰

時間:2017-05-09 03:15:42來源:大公網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昨日抵澳視察,在機場他以「感受、考察、鼓勁」六個字來概括在澳門的行程,並高度評價澳門回歸以來所取得的成就。事實上,此時的澳門社會可以用「喜悅」、「成就」與「發展」的六個關鍵字來形容。「喜悅」是回歸以來的澳門民意的最真實體現,而大街小巷市民此時都在為委員長的到來而感到由衷的高興;「成就」是指澳門取得世人公認的成就,尤其是在與內地經濟融合方面,步伐快、成就大;「發展」,則是指澳門迎來「大灣區」與「一帶一路」大發展的機遇,前景光明。澳門的民意民心與民情,都在聚力於發展大局,這值得香港認真思考與學習。

  發自內心的「喜悅」

  張德江委員長昨日一下機就發表熱情的講話,指出澳門回歸以來,經濟社會發生巨大變化,市民生活明顯改善,各個方面呈現蓬勃生機,「大家都知道,在中央我分管港澳工作,我每天都關注着澳門的發展和變化,但是『百聞不如一見』,今次到澳門就是想多走一走、多聽一聽、多看一看,與澳門同胞共同分享回歸以來取得的成就。」事實上,從委員長一下飛機,就已經可感受到澳門民眾的歡欣喜悅之情。

  澳門民眾的「喜悅」,是由心而發的。委員長的到來,是從二○一四年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後第三位視察澳門的國家領導人,這充分說明了中央對澳門特區的關心、支持與愛護。澳門市民無不為此而感到由衷的高興與感激。尤其是一些年輕人,雖然是在回歸之後才出生,但對澳門回歸後所取得的成就,對澳門民眾所能獲得的優趨發展機會,都會有至深的體會。正因如此,昨日委員長抵埗時,從機場到街頭,從學校到市場,澳門民眾發自內心的喜悅寫在充滿期盼的臉上。

  扎實穩健的「成就」

  「喜悅」亦是來自於對澳門所取得成就的驕傲與自豪。正如張德江委員長昨日所指出的,澳門回歸以來,「一國兩制」方針及基本法得到全面貫徹,中央全面管治權得到有效落實,澳門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得到充分保障,行政主導體制運作良好,經濟快速發展,民生持續改善,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各項事業不斷進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事實證明,「一國兩制」實踐在澳門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事實是,澳門在促進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成就」方面,成就喜人。這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把握住了國家發展戰略的大劫,用足用好了中央惠澳政策,積極尋找和培育國家所需、澳門所長的多元經濟增長點,主動接軌國家「十三五」規劃和「一帶一路」倡議,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化同內地特別是廣東省和「泛珠」地區的合作。另一方面,澳門注重產業引領,借助中央的支持政策、香港的營商優勢和澳門的休閒特色,在不斷豐富和強化旅遊等優勢產業的同時,推動會展、特色金融、電子商務、公務機等新興產業在澳門落地發展。這些發展,尤其是與內地的融合,化作對澳門民眾切切實實的利益,每一位澳門民眾都可從中獲益。

  令人羨慕的「發展」

  澳門回歸十七年來取得公認的成就,不僅如此,憑藉中央政府持續不斷的大力支持、自身的優良條件、和諧穩定的社會氛圍、團結一致的民心民意,澳門的未來發展光明令人羨慕。未來在「大灣區」與「一帶一路」發展上,澳門必將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和角色。這值得一水之隔的香港思考。

  澳門的成功,最核心的在於,能把握好「三個必須」:必須把握「一國兩制」的根本宗旨。共同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必須堅持依法治港、依法治澳,依法保障「一國兩制」實踐;必須把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維護中央權力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發揮祖國內地堅強後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競爭力有機結合起來,任何時候都不能偏廢。

  二○一四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席澳門回歸慶典時指出,「越是面對成績,越是要奮發進取。俗話說,桌子上唱大戲─擺布不開。澳門回歸祖國15周年的實踐證明,只要路子對、政策好、身段靈、人心齊,桌子上也可以唱大戲。我們既要從澳門發展取得的進步和成就中堅定信心、增添力量,又要清醒看到澳門內外環境發生的新變化,善於統籌謀劃、群策群力、乘勢而上。」

  張德江委員長此次視察澳門,帶來的不只是關心、支持,還有美好的前景。從澳門的喜悅、成就與發展,香港各界應從中得到寶貴的啟示。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