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傷齒龍類恐龍滕氏嘉年華龍DLXH 1218的復原圖
【大公報訊】由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文嘉棋博士共同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發現新品種擁有飛行相關羽毛的似鳥恐龍─滕氏嘉年華龍(Jianianhualong tengi),研究報告最近發表於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通訊》。研究顯示,滕氏嘉年華龍生活在大約1.25億年前的溫帶環境中,發現於中國東北遼寧省的白菜溝,屬傷齒龍類恐龍。傷齒龍類的恐龍是似鳥恐龍,與馳龍類(迅猛龍及其同類)同是鳥類最近的近親。
滕氏嘉年華龍身長一米,重約2.5公斤,外形象一隻長尾雞,前肢、後肢和尾部均長有大型羽毛,擁有不對稱的羽毛結構,尾部的羽毛有類似葉狀的排列,與具重要指標性的早期長尾鳥類─始祖鳥(Archaeopteryx)十分類似,顯示這特徵在早期鳥類和與其關係密切的似鳥恐龍中相對普遍。
文嘉棋指出,今次研究報告的重要之處,滕氏嘉年華龍尾部的羽毛有着不對稱結構特點,是首次在傷齒龍類似鳥恐龍中,發現具有與空氣動力學相關羽毛結構的物種,雖未能確認牠有可能具滑翔或飛行能力,但為重建不對稱羽毛的早期演化和作用作出了一大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