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建設是中國對外政策的重大創新,有機地結合了經濟對外開放、外交及國際地緣政治抗爭等方面的戰略。幾年來在國家大力推動下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最近由於國際形勢風雲急變,「一帶一路」建設不單獲得更大的發展機遇,其重要性及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可說是進入了新階段,為其偉大宏圖的實踐掀開新一頁。
從經貿上看,「一帶一路」宏圖的提出乃中國三十年對外開放理論與實踐的階段性總結,有承前啟後作用,可在已有的基礎上再創新猷。從外交角度看,在中近期可作為地緣政治抗爭工具。在遠期則可成中國全面走向世界的通道,推動中國實現現代化及民族復興目標,有利於圓「中國夢」。對世界來說則是順應歷史大潮,推動和平與發展的向前。這個偉大宏圖已漸為各國認識及認同,至今已有逾百國家及國際機構表示了合作意願,其中四十多個已簽訂較具體的合作協議。許多重大相關項目正在計劃或落實中。
維護全球化與自由貿易
到最近情況又有了重要發展。主要是歐美兩個發達國核心地區都發生了罕有的深層變化,並由此帶來了全球性的政經重組,出現了關鍵性的歷史轉折點。首先是美國新總統特朗普上台後大力反全球化,厲行保護主義政策,並大事破壞現有的國際經貿機制及秩序。與此同時,歐洲也隨着英國脫歐啟動談判,法德意等國面臨大選而充滿變數。正如德國副總理所說,歐盟解體並非如過去為不可想像的事。與特朗普同聲共氣的歐洲民粹主義極右勢力人氣正盛,正準備由政治邊緣地帶進入主流甚至爭取執政權,而它們都是脫歐分子,反全球化的保護主義傾向十分濃厚。
因此,歐美均同時面對政治巨變,而兩大自由貿易基地及推動全球化的主角都可能相繼失落。歐盟及NAFTA乃全球兩大自貿區,若都失守則世界經貿格局將出現根本性變化,相比當年蘇聯解體所引發的轉變更大,影響也甚為深遠。特朗普曾說歷史已走到了十字路口,對國際形勢必須有新視點確沒說錯。
中國作為全球次大經濟體、最大製造業及出口國和主要的國際資金來源及接收地,乃最受衝擊國度,但也最有能力接替美國成為推動自貿及全球化的新龍頭,因此已成了眾望所歸之所。除了新興陣營的支持外,美國的盟友亦多表示支持:強調英美特殊關係的英相文翠珊認同習近平的維護全球化講話,並希望早日訪華開展合作,東亞盟友澳紐等則希望中國加入TPP代替美國做龍頭,令本想取代美國的日本大感失望。
中國也反應迅速,善掌機遇。習近平主席親赴瑞士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會議,改變了由總理出席的慣例,並旗幟鮮明地表述了維護和發展全球化自由貿易的意願,讓不少西方媒體高度讚賞,認為中國展示了負責任大國風範,為全球化帶來新希望。在這情況下中國其實已接過了美國退出的經貿自由世界龍頭角色,開始主導全球化運動。這個歷史性里程碑標誌着由美國主導舊的全球化1.0結束,而由中國主導新的全球化2.0開始。
習近平主席則以此為基礎提出了全球化2.0的最根本概念,包括各國平等及民主協商共贏共享的「共同」理想,以建立全球性命運共同體。全球化2.0也因此不單是個國際經貿合作理念,還有建設國際民主協商平台及多極化地緣政治新格局的重大意義,是個「民主」體系。這與由美國主導的全球化1.0的「霸主」體系迥然不同:二戰後美國掌控天下,以其超強獨霸地位建設全球化及其相關的國際架構,包括布雷頓森林(Bretton Woods)協議機制等。與「民主」體系的國際協商不同,「霸主」體系是由美國高高在上發號施令而操控的,實際上是個美國命運共同體。
尤為重要的是,習近平主席為推動全球化2.0給「一帶一路」建設提出了新定位:成為實現共享共贏的機制。更具體的意義是:「一帶一路」將要肩負起之前布雷頓森林的任務,扮演推動新全球化的角色。這便給「一帶一路」宏圖帶來了重要的提升,在之前的作為服務中國的工具,再添加作為服務新全球化的工具。當全球化由1.0轉向2.0時,「一帶一路」也同樣要由原來的1.0轉為升級版的2.0。這乃自然且必然的轉變,反映了中國對外開放由參與全球化走向主導全球化。
擴大地理覆蓋面至全球
無論如何,「一帶一路」要發展升級給中國帶來了新任務,特別是要對這個宏圖做出一些必要調整及改造,使之能擔負起新的重任。為此尤應注意以下幾項:
(一)擴大地理覆蓋面。不應拘泥歷史絲路只連接歐亞而把它擴大至全球,主要是納入非洲南部及南北美洲等地區,並按此布置更多的海絲線路。
(二)強化經濟走廊及開發區建設。走廊宜先從鄰近的周邊國家開始逐步向外伸延,而開發區則可無遠弗屆。這些方面中國都有了起步,今後只須順應形勢因地制宜地推開,使能發揮其絲路建設的骨幹作用。
(三)建設網上絲路。早有構思要建設「一帶一路一網」以助電商進行並服務絲路交往。在這方面宜設立專門的國際機構引導,不單負責網絡的建設與改善,還擔起網絡安全及相應法規的制定、推廣及修訂等管理事項。
(四)建設絲路金融。這將可為絲路交往服務,提供融資、保險及其他金融服務。現時已有由中國主導的亞洲投資銀行設立,要構思在此基礎上擴建成全球性的投行。此外,還須另設機構專注國際金融監控及風險防範,包括匯率協調機制及規管的共同法規基礎等。
(五)建設人力人才絲路。這與金融絲路性質相同,乃重要的要素交流機制,同樣應有專門機構負責推動,包括制定政策及設立相關的資料庫等。
(六)建設人文、人道主義絲路。絲路不單是重商主義的經貿通道,還應該包含有人文交流及人道主義救助等元素。習近平主席訪問瑞士期間便為此樹立典範,與世界衛生組織簽訂了「一帶一路」合作協議,為建設健康絲路奠基。還應建設文化、教育及救災防疫等其他絲路。
(七)推動亞太自貿區建設。中國要在TPP及NAFTA受美國破壞的廢墟上,重建新的泛太自貿區。這可以在區域合作夥伴關係(RCEP)的基礎上,吸納一些TPP元素而建立,從而滿足各方面需求。
總之,全球化2.0及建設「一帶一路2.0」可為兩者帶來廣大的新發展空間及內容,可為擴大中國影響力和推動全球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多的巨大貢獻。
資深評論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