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潛在供應逼10萬伙樓價照破頂

時間:2017-04-29 03:15:34來源:大公網

  圖:華懋旗下九龍塘新盤賢文禮士昨日開賣,售樓處大排長龍,高峰期估計約500人打蛇餅,單日已賣79伙,佔可售伙數96伙的82%,發展商透露有兩組大手客各斥約1.6億至1.7億元各掃四伙。一手熾熱不減,二手亦在「恐慌式」搶貨下不斷破頂,鴨脷洲海怡半島有三房戶以1630萬元沽,實呎近1.9萬元,創屋苑分層標準戶呎價新高;另沙田第一城蚊型戶呎售逾1.66萬元,破盡屋苑分層紀錄。

  政府連續三個年度的土地供應達標甚或超標,將一手私人住宅未來三至四年的總潛在供應推向新高峰。截至今年首季末,累積多達9.6萬伙潛在一手新供應,為2004年以來新高,即已升至平均每年最少約2.4萬伙,未來數月還會額外增逾萬伙,潛在供應隨時衝破十萬關。不過,本港樓價升勢強勁,差餉物業估價署最新公布的私人住宅售價指數,由去年低位連升十二個月,3月份最新報319.8點,再創新高。分析指辣招令二手放盤量萎縮,整體實際供應未算太多,樓市在需求強勁下依然向好。

  大公報記者 林志光

  運房局按季公布的一手私人住宅供應數字顯示,截至本月底,未來三至四年的一手總潛在供應由去年底的9.4萬伙,再添2000伙至9.6萬伙,是2004年9月開始每季公布有關數字以來的新高,更是2014年第三季突破2004年7.3萬伙的歷史高位後,步入長達11個季度的升軌。

  本季末再刷新紀錄,主要是政府早前成功出售包括鴨脷洲及啟德區多幅大型住宅地,令已批地卻未動工的供應量,由去年底的2.4萬伙激增至2.7萬伙,同樣是公布有關數字以來的新高。

  中小型單位佔72%

  該局表示,該9.6萬伙單位中,多達6.89萬伙的實用面積是少於753方呎中小型單位,佔總供應量約72%,亦較去年底多2000伙。同時預計未來數月將有11幅住宅用地可轉為熟地,可額外再增約1.03萬伙單位。政府也繼續以多管齊下方式,增加短中長期的房屋土地供應,以回應市民的住屋需要,力求私樓市場健康平穩發展。

  今年首季私樓施工量有2500伙,按季跌約61%;首季私樓落成量有4400伙,按季升約12.8%。該局稱,私樓落成量未來數年會維持高水平,據差估署統計,今明兩年預測有1.71萬伙及1.95萬伙落成。截至去年底,政府初步估算,2019至2021年的總落成量約達6.47萬伙,年均約有2.03萬伙,較過去五年的年均1.2萬伙落成量增約七成。

  加息期「見真章」

  理大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許智文指出,樓價指數主要反應二手樓價情況,理論上不應與一手供應直接對上。他認為,政府堅持穩定的土地供應,一手潛在供應勢必繼續上升,然而暫時所見的供應量雖大,可出售的卻仍有限,加上二手受辣招影響,令放盤萎縮,市場向一手傾斜,故整體實際供應未算太多,令樓市依然向好。因此,只待本港真正進入加息期,一手及二手再不競相高價賣樓,樓價才可逐漸回復正常水平。

  長實地產執行董事趙國雄昨在公開場合稱,今年新盤預計雖有1.8萬伙供應,但辣招卻令二手單位盤量減少,故整體實際供應未有增太多,一手多供應預計不影響樓價。

  仲量聯行物業估價部區域董事謝偉鴻表示,單以供應量計,政府剛公布未來3至4年私樓供應達9.6萬伙,按季增約2000伙,相等於每年平均約2.4萬伙新供應,接近1997年前年均約2.5萬伙的水平,顯示新樓供應已回升至健康水平。

  不過,據該行統計屋宇署的資料顯示,新建單位的平均面積卻呈下跌,由2013年整體平均單位面積約1000方呎,降至去年約600方呎,反映在超高樓價環境下,發展商惟有增建細單位,以令單位售價降低,符合市民負擔能力。

  謝偉鴻認為,政府或需要重新檢討現行辣招,改善二手住宅市場流通量,才能有效增加住宅供應量。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