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海關總署表示,外貿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在不發生大的風險情況下,今年全年進出口有望延續回穩向好 /法新社
全球需求復甦,中國經濟穩中向好下的外貿形勢出現改善。按美元計價,上月中國進口、出口均大幅優於預期,其中出口更以16.4%的同比增速創兩年最高,進口亦升20.3%,貿易帳由負轉正至239.2億美元。海關總署指,一季度進出口延續去年向好走勢,但外貿的不確定因素仍較多,加上高基數,二季度進出口增幅或現回落。專家認為,雖然在貿易保護等不確定因素下外貿形勢難言穩定,但出口總體形勢將優於去年。/大公報記者 倪巍晨 周琳
中國海關總署昨日公布上月外貿數據,按美元計價,當月的進口、出口數據已較此前預期分別增15.5%和4.3%為佳;若以人民幣計價,當月進口和出口增速則分別錄26.3%和22.3%,亦高於市場15%和8%的預期,貿易順差則為1643億元(人民幣,下同)。至此,今年一季度,按美元計價,中國進、出口增速分別增24.4%、8.2%;實現貿易順差656.1億美元。按人民幣計價,進口升31.1%,出口增14.8%。
內外需回暖 商品價格升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表示,全球經濟現持續改善跡象,外需回暖;中國經濟穩中向好,帶動進口持續增加;中國進口商品價格大幅上漲,推升進口增長;低基數因素等均是一季度進出口增速較高的原因。此外,一季度也呈現貿易方式有所優化、貿易主體有所變化、一般貿易及民營企業的佔比有提升的特點。當中,機電產品、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仍為出口主力;鐵礦砂、原油等大宗商品進口則量價齊升。此外,對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出現增長。
交銀金研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認為,內外需的回暖,加上低基數因素、大宗商品價格的回升,促使中國進口增速延續快速增長格局。蘇寧金研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石大龍分析,中國對新興市場出口大增,是上月出口增速大幅反彈的主因;而油價、生產者物價指數(PPI)等價格指標的回落,引致上月進口增速出現回調。
申萬宏源宏觀首席分析師李慧勇並提醒,上月中國對澳洲、俄羅斯、巴西、南非等國出口有較大改善,對歐盟、美國、日本等出口亦全面回升,但除歐盟生產景氣度在上月出現邊際性改善外,美國、日本的生產改善狀況尚不明顯,顯示中國外需回暖的基礎尚不牢固。
今年一季度錄4549.4億元貿易順差,收窄35.7%。其中,今年二月曾一度出現貿易逆差,但三月轉回貿易順差。黃頌平表示,二月出現月度貿易逆差主要是受春節因素影響,仍屬正常情況。
劉學智表示,雖然現時中國出口形勢向好,但進口增速的大幅上升,或令今年全年中國貿易順差降至4000億元以內,錄近三年新低。中金公司分析師劉鎏補充稱,順差的下滑與貿易條件惡化有關,預計首季中國淨出口對GDP構成負貢獻。
全年外貿或續回穩向好
記者留意到,三月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結束連續四個月的環比升勢,持平於二月的40.2。黃頌平表示,雖然今年一季度進出口均實現較快增長,但全球經濟復甦乏力,市場需求尚未根本改變,加上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存在不確定性和去年二季度基數較高影響下,二季度進出口增幅或回落。但黃頌平同時強調,也應該看到外貿發展的有利條件,中國經濟穩中求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深化,出口先導指數連續五個月穩中向好等。外貿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在不發生大的風險情況下,今年全年進出口有望延續回穩向好。
劉學智認為,年初以來中國外需環境整體改善,且2015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貶值,對出口的推動作用或在年內逐步顯現,綜合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貿易摩擦可能加大等因素,總體看今年中國出口形勢將好於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