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薩德」損害韓國長遠利益/畢穎達

時間:2017-04-14 03:15:48來源:大公網

  在朴槿惠下台幾成定局的情況下,韓國「看守政府」決定將部署「薩德」的時間再次提前,想趕在下屆政府上台之前完成部署並採取了實際行動。

  部署「薩德」已經不單純是安全防衛問題,它已經成為加劇朝鮮半島國際政治矛盾的一個焦點問題,並正在直接破壞地區的國家關係,使半島問題更加複雜化,甚至有可能成為引爆危機的着火點。從國家關係層面來看,韓國也非常清楚:推進部署「薩德」,不僅會讓韓國直接面臨巨大的政治、軍事反制,還很可能會失去來自中國市場的巨大經濟利益。儘管如此,韓國「看守政府」仍然「奮不顧身」。「看守政府」為何要做出如此「破釜沉舟」之舉,其「勇氣」又何來?筆者認為,此決策既有韓國國內黨派鬥爭的考慮,也受外部國際政治因素的影響。

  執政黨的親美立場

  從韓國國內政治層面來看,首先,執政黨試圖在朴槿惠政府之任內留下一些「政績」,以佐證他們的「政治正確」。縱觀朴槿惠政府任內,值得圈點的政績實難一見,從其競選宣稱的政治革新、經濟民主化,到提高就業和社會福利等,一系列執政約定均沒有真正踐行。對外關係領域也同樣沒留下什麼亮點,曾經膾炙人口的兩個「進程」和一個「倡議」成了政治標語,就連一度提升其支持率的中韓關係也因「薩德」問題而回歸原點。

  由此,總統和執政黨的「政治正確」遭受廣泛質疑,支持率大幅下滑。特別是在「親信干政」事件曝出後,執政黨的支持率隨朴槿惠一併跌入谷底。窘境之下,對美關係成為最後一塊不容錯失的陣地,因此在殘留的執政期限內,韓國「看守政府」選擇了全力配合推進部署「薩德」,積極向新一屆美國政府「政治獻禮」。

  其次,通過「薩德」部署「事實化」,繼續「綁架」下屆政府的對外政策,最大限度地維護既得利益。事實證明,李明博政府時期的對朝、對美政策的慣性,在很大程度上「綁架」了朴槿惠政府的相關政策。如今,「看守政府」正在以同樣的手法試圖框定未來的外交政策方向。他們可以預見:在這一政治遺產的影響下,未來即使是進步政黨執掌政權,也難以過多地「親近」中國和朝鮮而明顯「疏遠」美國,這種局面非常符合自身的利益訴求。

  再次,加速部署「薩德」收攏民意支持。受「親信干政」事件影響,韓國執政黨失去了眾多民意支持。然而在部署「薩德」問題上,有過半數韓國民眾持支持態度,再結合進步政黨反對部署「薩德」的實際情況,保守的執政黨試圖通過積極推進部署「薩德」,最大限度地贏得「挺薩」民眾的支持。

  從國際方面來看,美國戰略意圖的驅使以及朝鮮的安全挑釁,成為韓國「看守政府」加速推進部署「薩德」的主要外部動力。

  美國的全球導彈防禦戰略起了助推作用。構建全球導彈防禦體系,是美國的一項長期安全戰略,在歐洲地區這項戰略推進相對順利,而在東北亞地區則受制於多種因素,進展並不十分順暢。多年來,美國曾多次要求韓國加入美國主導的導彈防禦體系,但出於多方考慮,韓國政府對此反應謹慎,特別是在金大中和盧武鉉時期,甚至曾明確反對。李明博政府上台後,為強化曾被「疏遠」了的美韓同盟,在加入美國導彈防禦體系問題上做出了一些積極舉動,朴槿惠政府(包括現在的「看守政府」)在這方面更是做出了實質性動作。

  朝鮮核導試驗的壓力

  除了美國的大力推動外,朝鮮頻頻進行的導彈試驗對韓產生較大的安全壓力。一直以來,韓國都把應對朝鮮的核導威脅當作是部署「薩德」的有力依據。而對於部署「薩德」,朝鮮明確表示反對,但其在核導領域的動作卻在客觀上呼應了韓國的需求,特別是進入2017年3月以來,朝鮮在導彈試驗方面可謂「捷報頻傳」。與此同時,關於「朝鮮將於近期再次進行核試驗」的猜測亦頻頻見諸報端,轉換成加快部署「薩德」的強勁助力。

  此外,中國的輿論分裂又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後顧之憂。對於在韓部署「薩德」,中國反應最為激烈,自從「薩德」問題浮出水面,中國政府便通過多種管道表明反對立場。儘管如此,中國輿論界的反應卻並不一致。多數意見認為應該通過對韓施加壓力讓其放棄部署,從而挽救中韓關係。但也有不少人反對對韓施壓,特別是隨着「薩德」部署進入加速階段,在韓國媒體的誘導之下,中國輿論界內部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分裂,直接增添了韓國在「薩德」問題上「任性妄為」的底氣。

  如果「薩德」部署完成,受損失最大的將是中韓兩國。中國長期打造的戰略威懾力量將大打折扣,而韓國也會遭受巨大政治、安全壓力,以及目前無法估量的經濟損失。「看守政府」加速推進部署「薩德」,雖滿足了他們的黨派意願,損害的卻是韓國長遠的國家利益,犧牲的是平民百姓的經濟利益和社會福祉。

  山東大學韓國學院副教授、山東大學東北亞研究中心研究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