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高票當選,但未來管治仍然面對各種挑戰。其中一項需要重點注意的是公務員領域。這次特首選舉出現前政務司及財政司兩司長共同參選的特殊現象。選舉過程中顯示,兩人在不少議題上顯然有迥然不同的理念及取態。特首選舉後,我們更要注意公務員體系內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
妥善處理內在價值觀矛盾
第一,公務員普遍不願意公開表達自己的政治理念,但不一定表示沒有政治傾向。由於殖民地歷史等因素,不少公務員經挑選、晉升及外派培訓,早已與英國殖民地統治時長期建立的自由觀念密不可分。例如,早期聘任的公務員更能獲得殖民地政府的教育津貼,資助子女在英國留學。不能忽視的是,在個人權利、傳媒經營,以及政府在社會擔當的角色等議題上,英國的教育文化觀與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存在差距。現時,經過至少兩代人的潛移默化,林鄭月娥如何處理公務員的內在價值矛盾,值得關注。
誠然,有人或會認為公務員的個人政治理念不會影響其專業能力,而專業的公務員仍會默默地服務市民,為香港繁榮穩定作出貢獻。不過,回顧過去二十年的短暫歷史,不少高級公務員因個人的政治理念而產生內部矛盾。個別高級公務員在辭任後更繼續批評特區政府各項政策。中級以下的公務員也可能出現相似情況。未來數年,即使林鄭月娥不重啟政改及暫緩「二十三條」立法,西九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建設及港珠澳大橋的具體運作亦難免引起各種爭議。公務員如何有效執行工作?
事實上,這是後殖民地的獨特現象。新加坡獨立後,李光耀執政初期曾批評英國遺留下來的公務員制度,指出新加坡公務員必須面對及適應新的政治環境轉變。為了改善此問題,李光耀成立公務員政治研習中心,重新向公務員講解新的政治實況。香港回歸後,我們經常期望個別高官或特首制定完美無瑕的政策,為市民謀取福利及為未來香港發展作好準備。現實上,政策能否有效及快速實行需要公務員的配合及良好運作。若然公務員未能深切了解政治實況,社會的整體計劃也未能如期有效執行,在房屋、教育、運輸建設等範疇上未能配合政府高層希望執行的政策。在香港的獨特情況下,前任公務員更可能在公共媒體上或私底下猛烈批評政策,公務員體系欠缺團結理念下會令特區施政難上加難。
道理上,若公務員不喜歡國家或特區政府,可以在市場另謀高就。然而,香港政府公務員的薪俸及福利或有其優勝之處,令不少反對國家及政府的人士也爭相加入。在此情況下,特首需要避免公務員出現嚴重偏差的政治取向而影響公務員團體的運作。例如,政府在一系列考試、甄選中必須重視國家元素,否則將來組成的公務員體系仍會以英國文化價值觀為主。值得注意的是,文化價值觀不等於道德及人格。若然公務員出現貪污或違法等情況,政府亦應一視同仁,不能因特殊的政治理念而偏私。長遠而言,政府應多想辦法令公務員的政治理念更有助特區施政。公務員多到內地考察可以增廣見聞,但高級或資深公務員亦應起示範作用。同時,若資深公務員退休後,不斷在公開場合批評現任政府或各項政策,政府或可考慮若干規則,以保持公務員「政治中立」之傳統。不然,這些行為或影響公務員退休金或其他福利。另一方面,政府可考慮設立一些特別途徑,讓退休公務員相對自由地在非公開場合表達個人意見,但同時不會嚴重影響現任班子的運作。
第二,新當選特首可繼續探究如何不斷提升公務員的能力。可能有一種印象:英國建立的公務員制度效率高,為香港繁榮帶來重大貢獻。然而,香港現時大約有十六萬公務員,當中不包括法官、司法人員、廉政公署人員及香港駐外地經濟貿易辦事處聘請的人員等。如何確保公務員的工作及服務必定達到標準?回歸以來,新機場運作、禽流感危機等亦顯示公務員體系或存在一些重要問題。例如,筆者曾撰文指出,政府在前年推動政改期間,明顯欠缺公務員的幫忙,令不少政府高官需要聯絡個別政黨在社區宣傳政改理念。不過,由於特首及政府高官都不是政黨人士,這亦使得地區宣傳工作變得艱辛。
探究如何提升能力和效率
有研究指出,香港政府公務員的比例在世界居於前列,因而更不能忽視公務員的水平,以及其對香港社會各階層之影響。香港或可參考一些成功例子,取長補短,以提升公務員的整體水平。這帶出另一個問題,由於殖民地歷史因素影響,英國背景的精英中學、大學培訓出來的傑出學生大多有機會為港英政府執行政策。然而,近年來香港的大學及各傳統中學名校紛紛傳出醜聞,令大眾更擔心香港下一代的整體能力及人品。未來公務員的能力也與香港精英及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密不可分。
回歸以來,對基層及中層公務員隊伍多傾向從市場化、效率化的經濟角度改革,當中似乎甚少從政治角度討論公務員在特區政府中之新角色,以及探討公務員如何面對新政治及經濟議題。林鄭月娥出身公務員體系,過去也曾出任多個重要職位,相信對不少細節有更深刻認識。
最後的一個問題是,香港需要一個殖民地制度下的公務員體系,抑或一個適應後殖民地社會的公務員體系?理想地看,未來香港不單需要優秀、有承擔及見識的政治人才,還需要大量真誠服務的公務員主動為特區政府及大眾服務。不然,香港在全球流通的勞動市場下,傑出人士會到其他地區或行業工作,最終會令香港未來政經發展更舉步維艱。
城市智庫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