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大公報記者王嘉傑(中)勇奪2017年花旗傑出財經新聞獎亞軍\大公報記者林良堅攝
【大公報訊】「花旗集團傑出財經新聞獎2017」頒獎典禮昨日舉行,《大公報》財經版記者王嘉傑憑藉《眾籌概念店體驗先試後買》專題報道勇奪亞軍。這也是本報自2014年首次參賽以來,連續第四年突圍成功,先後斬獲兩次季軍及兩次亞軍。
香港電影金像獎餘韻未散,「財經新聞界之金像獎」花旗傑出財經新聞獎又於昨日出爐。本報記者王嘉傑聚焦港人的眾籌故事,探討香港乃至亞洲眾籌市場的現狀和挑戰,另闢蹊徑,獲得評審以及競爭對手的好評,榮膺亞軍。冠軍及季軍則分別由香港經濟日報集團的《智富雜誌》(iMoney)及《經濟日報》記者獲得。
本屆頒獎典禮緊跟潮流,嘉賓可通過現場掃描二維碼的方式下載候選人的電子檔報道,並通過匿名系統即場投票,選出心水作品。三位得獎者亦受邀上台分享心得,王嘉傑指,眾籌市場風險高,卻仍受歡迎,亦有不少針對港人的眾籌公司,儘管在採訪過程中遇到不少阻礙,但都「好彩」覓到香港首間眾籌概念店的創辦人並能成功訪問。
花旗傑出財經新聞獎已有35年歷史,由北美洲開始,如今覆蓋全球40個國家和地區。花旗集團香港及澳門區行長盧韋柏表示,該獎項香港區的評選走過了八個年頭,相較於第一屆僅有10份參賽作品,今次逾60份作品參賽,規模和影響力大大提升,希望能夠藉此鼓勵財經新聞工作者,促進財經新聞報道的進步。
擔任首席評審的香港教育學院校長張仁良指出,本屆參賽作品質素創新高,涵蓋了創業、社交媒體、綠色經濟、電子商務等眾多領域,選題廣泛,入圍作品超過八成。他續稱,每位評審團成員會為入圍作品逐一打分,評判標準包括作品原創性、新思維及概念的引入、對議題的分析及理解、研究及訪問的應用、報道引起的討論和影響五個方面,最終交由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作出最終評審。
另外,張仁良關注到今年還有獨立媒體參賽,隨着網絡媒體進入百家爭鳴的時代,冀來年的財經及商業新聞能有更多不同的創作平台及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