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內地債市已具備深度與廣度,規模超逾六十三萬億人民幣,位居全球第三,僅次於美國與日本而已
人幣趨向穩定有利債市
2016年人民幣匯價表現較為波動,在岸與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分別下跌百分之六點四與百分之四點八,人民幣匯價與資金外流壓力之下,內地實施一系列嚴控非正常跨境資金流動措施,例如限制內地客利用銀聯卡在港買保險,確實引起市場一些擔憂。
不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堅持匯率市場化改革方向,同時保持人民幣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穩定地位。
換言之,今年繼續大力推動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交易的使用量,而人民幣匯價預期會趨向更加穩定。
正如人行行長周小川昨日在全國人大記者會上表示,隨着內地經濟穩中向好,結構性改革取得成績,國際對內地經濟有較好信心,匯率將會有一個穩定趨勢。
因此,現時是適當時機拓展人民幣債券市場,推動內地債市與國際接軌。
內地債市納入全球指數
事實上,滬深股市互聯互通之後,港交所正積極推出債市通,位居全球第三、亞洲第二大的內地債市,國際化進程正在加快,全球債市格局面臨巨變,而編製國際債券指數的機構,為搶飲頭啖湯,紛紛將內地債市納入全球指數之內,預期將有千億美元資金規模流入內地債市。
近月內地債市喜事重重,先有彭博公司在本月一日推出兩隻包含中國境內債券市場的彭博巴克萊固定收益指數,繼而花旗計劃在明年二月將內地境內債市納入其新興市場政府債券指數,市場預期這只是一個開始而已,編製債券指數的機構視逐步開放的內地債市為大肥肉,將內地債市全面納入旗下國際債券指數是大勢所趨。
料吸資二千五百億美元
目前內地債市已具有一定深度與廣度,規模超逾六十三萬億人民幣,位居全球第三,僅次於美國與日本而已。全球債券指數不能沒有內地債市,代表性會大打折扣。
事實上,近年人行積極推動債市對外開放,引進境外投資者投資內地債市,已見到相當成績,例如世界銀行、外國政府及國際商業機構累積發行的人民幣債券或SDR(特別提款權)債券達到六百八十七億元人民幣,境外投資者持有人民幣債券餘額八千億元人民幣。
值得注意的是,市場估計內地債市納入全球三大債券指數之內僅是遲早問題,包括摩通全球新興市場債券指數、花旗世界政府債券指數,以及彭博巴克萊全球債券指數,預期總計有二千五百億美元流入內地債券市場。
目前景外投資者持有內地債市比重僅約百分之一點二,未來有很大增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