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山東大學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主任張汝華\大公報記者丁春麗攝
【大公報訊】記者丁春麗山東報道:「自行車是解決3至5公里短途、與公共交通接駁、穿街走巷的好工具。」山東省政協常委宋傳傑非常關注濟南的交通發展,他非常認可共享單車這種模式,認為共享單車除了是一種提升了的共享經濟模式,它還承載了一部分社會服務功能,建議「企業+政府」的模式拓寬共享單車未來的發展空間。
與公共交通共同治堵
作為山東省會,濟南雖是二線城市,但其交通擁堵程度反超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成為2016年「首堵」城市。在宋傳傑看來,在空氣質量普遍較差、交通嚴重擁堵、機動車過多的大背景下,共享單車滿足了人們對綠色出行的嚮往,也為共享單車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生長土壤。
以網約車為代表的共享經濟讓更多資源得到了有效利用,給人們出行帶來了真正的便捷。但宋傳傑告訴記者,相比網約車,共享單車是一種提升了的共享經濟模式,它還承載了一部分社會服務功能。「共享單車可以作為城市交通工具的一種補充,解決濟南市交通擁堵的問題不能只『押寶』在共享單車上。」他認為治堵方面,公共交通應該發揮主力作用,建議單車企業加強和政府的合作。
免重蹈滴滴優步覆轍
山東大學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主任張汝華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共享單車契合PPP的運營模式,政府與企業高水平、高效率、低成本合作,為政府節約了資金,公眾收到了低價優質的服務、企業獲得了盈利,是社會化共贏的事情,這也是互聯網新經濟的魅力所在。
宋傳傑還希望共享單車市場引入靈活的市場競爭機制,以免重蹈滴滴、優步合併以後優惠力度減少、用戶體驗變差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