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月中國外貿數據有驚喜,以美元計算的出口同比轉跌為升百分之七點九,而進口則大增百分之十六點七,較去年十二月上升十三點六個百分點,形成貿易順差擴大至五百一十三億美元,為去年八月以來最高,顯示外部與內部需求有所好轉,外貿強力反彈有利中國經濟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勢頭。
不過,今年中國外貿前景依然未許樂觀,受到了「特朗普震盪」與歐洲多國大選的影響,預期環球經濟與金融市場動盪不休局面還會持續一段時間,歐美出口市場表現無可避免較為反覆,而且貿易保護主義威脅來勢洶洶,實在令人難以安枕無憂。
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主張美國優先政策,推行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勢在必行,全球貿易面臨更嚴峻的挑戰。正當市場憂心今年全球貿易將呈現負增長之際,今年一月中國外貿出口數據出乎意料之外亮麗,遠高於市場估計的百分之三增幅,箇中原因不單止是歐美出口市場改善或是去年同期低基數影響那麼簡單,實際上是突顯中國產業升級逐步見到成效,從低檔次產品轉向高附加值產品,再配合創新技術與建立自家品牌,令中國出口競爭力大為提高,從而能夠在目前環球低迷貿易環境中脫穎而出。
事實上,若然特朗普開打貿易戰,大幅調高中國產品進口關稅,恐怕美國未必能夠打贏貿易戰,甚至會處於下風。以智能手機為例,美國企業更需要依賴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
因此,近日特朗普主動向中國示好,除了致函國家主席習近平,表明要推動發展惠及中美兩國的建設性雙邊關係之外,昨日更與習主席通電話,願意加強經貿、投資等領域和國際事務中的互利合作,並且堅持奉行一個中國政策。
值得注視的是,特朗普在電話中表示重視中美高層溝通,又強調加強互利合作,顯然他已意識到過度執意於美國優先政策,激進地推行貿易保護主義、反全球化的政策措施,將會得不償失,而是需要透過對話溝通,化解分歧,構建互利共贏的經貿關係,才是符合中美以至全球的根本利益。
其實,去年中美雙邊貿易額達到五千一百九十六億美元,如此龐大的貿易額,出現一些糾紛摩擦是十分正常,最重要的是通過對話協商、管控分歧,若然單方面開徵關稅,不但違反世貿組織規則,還會觸發貿易戰,結果會弄巧反拙,出現兩敗俱傷、雙輸局面。
特朗普將巨額貿易逆差導致就業流失的責任推到中國身上是不公平的。事實是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已從歷史高位回落,去年進一步縮減逾二百億美元至三千四百七十億美元,況且美國就業職位流失真正元兇是自動化生產,例如汽車製造業便首當其衝。
這次中美領導人對話有助紓緩貿易緊張氣氛,但目前仍有很多具體問題有待進一步商討與解決,貿易戰陰霾尚未完全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