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特朗普舉措如何 管治團隊見端倪

時間:2017-01-27 03:15:46來源:大公網

  圖:特朗普就職演說不僅內容平淡,而且僅僅交代施政理念。投資者開始懷疑他何時才把注意力回歸本土經濟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宣誓就職後,特朗普投資主題正式踏入另一階段。特朗普上任後首百日內的一舉一動備受關注,投資者將具體討論特朗普團隊如何落實稅制改革、基建項目上馬,以及支援商業發展的監管改革等受市場憧憬的措施。

  上海商業銀行研究部主管 林俊泓

  特朗普的就職演說卻令市場失望,不僅內容平淡,且僅僅交代施政理念。投資者開始懷疑特朗普何時方把注意力回歸本土經濟。也許,分析其經濟管治團隊,尤其是候任財長努欽(Steven Mnuchin)、候任商務部部長羅斯(Wilbur Ross)及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科恩(Gary Cohn)之立場,有助我們了解特朗普將採取何許措施,以達至其極具雄心的經濟增長目標。

  努欽出任財政部部長

  保護主義為特朗普投資主題的核心元素。只是,作為前高盛合夥人及對沖基金經理的努欽,並不熱衷於把中國列為貨幣操控國。在其國會聽證會上,他強調特朗普政府並不支持開徵劃一的進口關稅("the administration didn't support an across-the-board import tax")。他形容,開徵進口關稅實為特朗普政府最不需要的政策("the last thing")。

  事實上,特朗普挑選作風務實的努欽作為財長人選,足見其在貿易立場上仍傾向務實支義,而非空談原則。故此,我們基礎預測仍然認為這部分的企業稅制改革難以實現。部分投資者可能預期邊境稅落實後,美元將再現強勢以作抵銷。然而,我們認為努欽不明確的立場難以寄予厚望。

  儘管他本人並非關稅的堅實支持者,他仍然堅信年均3%至4%的經濟增長率,對美國而言並非遙不可及。他建議大舉動用財政資源,以振興經濟。他支持特朗普建議把企業稅率削減至15%的競選政綱,而不贊成另一共和黨領袖保羅瑞安(Paul Ryan)把企業稅率削減至20%的建議。

  為了鞏固增加財政開支的理據,努欽為「動態評分」(dynamic scoring)機制辯護。該機制假設經濟增速因應政府更改稅收或開支而變。誠然,為數相當的實證研究的確發現,財政方案足以左右經濟增速。因此,在「動態評分」機制下,減稅的實際成本,要遠低於「靜態評分」(static scoring)機制的評估水平。不過,他似乎並不贊成涓滴經濟學(trickle-down economics),反而主張富裕階層不應該從稅制改革中得到不恰當的利益。他指出,任何針對富裕階層的減稅措施,將被寬減措施縮減所抵銷("Any tax cuts we have for the upper class will be offset by less deductions that pay for it")。由此推論,減稅將對中、低收入階層起更重要作用。

  華府融資需求日益高漲,美國財政部很可能考慮發行超長年期國債。努欽已經提出延長債務年期("extending the maturity of the debt")的構想,包括發行年期長達50年至100年的國債。財政部並非首次提出上述構想,但此前因為調查顯示投資者對年期高於30年的國債需求有限,方案隨即遭到否決。時至今日,情況卻有所不同。歐洲國家去年發行的50年及100年國債獲高達四倍的超額認購。歐洲國家發行長期主權債券受市場歡迎,應能給予努欽信心。倘美國財政部發行更長期年期的國債,將引導宏觀基金重新部置,令債券曲線趨於陡斜。

  羅斯出任商務部部長

  威爾伯羅斯誓將成為世上最具權力的決策者之一。該名以投資不良資產見稱的私募基金經理,將以貿易政策主要設計師的身份,成為特朗普團隊核心成員。

  羅斯渴望部分消除制約美國出口的關稅及非關稅貿易壁壘("get rid of some of the tariff and non-tariff barriers to American exports")。他淡化懲罰性關稅的重要性,指出關於應否實施劃一關稅還是具針對性關稅的爭議相當複雜("it's a complicated issue whether we should have one flat tariff on everything or whether it should be more tailored.")。他補充說,商務部對於研究他國是否提供不公平補貼時,將會一絲不苟("very scrupulous")。

  總括而言,羅斯希望擺脫過往數屆政府熱衷進行多邊貿易談判的運作模式。取而代之,他希望兩國之間("country to country")進行直接談判。但有別努欽,他猛烈批評中國的貿易措施。他直言中國為世上「保護意識最強」("most protectionist")的國家,又指來自國有銀行資金看來像極人為補貼("looks and feels and tastes a lot like artificial subsidies")。羅斯對華敵對的態度,似乎並不是單純為爭取談判籌碼。一旦實施關稅,鋼鐵業及鋁材業料最受影響。

  科恩出任國家經委會主席

  高盛首席營運官加里.科恩(Gary Cohn)有望成為特朗普的主要經濟顧問。在經濟政策上,他傾向透過利率調節,而非強美元調控經濟。一方面,他意識到債息曲線趨於陡峭有助改善銀行收入,但另一方面,他又聲稱強美元可能帶來負面作用。對他而言,問題在於美元走強至何許水平,方會對經濟產生意想不到的負面影響("The question, to me, is, how strong can the dollar be until that starts having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in the US economy?")。

  那麼未來政策將走往何方?為了同時達成壓抑美元匯價及提振淨出口的雙重目標,當局或須考慮提高儲蓄率的措施。儲蓄率提升既可降低美元資產回報,同時壓抑進口需求。科恩雖尚未觸及有關退休金的議題,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卻為社會保障計劃私人化的堅定支持者。有關美國社會保障計劃私人化的可能性值得關注。

  國家經濟前景展望

  美國—預期削減薪酬稅

  12月份勞工市場數據表現亮麗,顯示就業環境理想。在2016年,美國當地每月新增18萬份就業崗位。不過,這擴張步伐已顯著慢於過去兩年月均24萬份職位的增速。我們估計參、眾兩院將聚焦於薪酬稅改革,藉減輕個人稅賦以提振經濟。不要忘記,前任美國總統喬治布什在宣誓就任僅僅五個月後,旋即簽署通過減稅方案。

  歐盟—政治不穩陰霾漸現

  儘管寬鬆的貨幣政策及不同拯救計劃為歐盟成功爭取改革的時間,區內改革步伐卻未如理想。民粹主義抬頭,再加上區內多個重要選舉臨近,2017年歐盟經濟發展料難一帆風順。

  英國—「退歐」的真實意義

  退歐議題再次成為市場焦點。英國首相文翠珊明確指出,英國將脫離歐洲單一市場。她承諾與歐盟尋求「大膽、具雄心」("bold and ambitious")的貿易協議。但這取決於歐盟取態。作為初步反應,歐盟警告英國難以魚與熊掌兼得。我們不會對英、歐談判前景抱過高期望。

  日本—經濟受財政刺激措施支持

  本地消費並未足以達成安倍定2%實質增長的目標,估計寬鬆的財政政策將延續至今年。去年10月通過的巨額財政刺激方案將在2017年至2018年落實。此外,日本央行將持續觀望特朗普政權如何推行經濟政策。

  中國內地—增長不再為硬性目標

  內地第四季經濟增速出乎意料地加快至6.8%,令2016年全年經濟增長率高達6.7%。值得指出,中央政府已把經濟再平衡及去槓桿化列為優先目標,而願意接受經濟增速放緩的代價。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早前指出,今年增長目標(將在三月正式宣布)並不是硬性目標。我們視之為推動內地經濟長期繁榮的正確一步,惟其短期衝擊仍需關注。

  中國香港——施政報告並未帶來驚喜

  行政長官梁振英在其第五份及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中,主要回應了其在2012年的競選承諾。在社福及房屋政策上,方針未有變化,仍舊着力於提高長者及弱勢社群的援助及增加房屋供應。相信報告內容對市場構成的即時影響有限。

  外匯展望

  美元—由於去年末累積過多美元頭寸,2017年伊始美元遭受沽壓,成為市場一大特點。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美元「過強」(「too strong」),邊境稅則「過於繁複」("too complicated"),美元兌主要貨幣匯價回軟。投資者仍然期待特朗普公布提振經濟方案的詳情,但估計需待一段時間後,投資者方能掌握足夠資料,評估財政刺激計劃的具體作用。在未有披露更多細節前,美元匯價似乎難以重現強勢。

  歐元—歐元匯價表現靠穩。市場紛紛縮減美元長倉,歐元兌美元匯價曾升至1.07。然而,歐元進一步升值動力也許有限。隨着法國總統大選迫近,歐洲政局不穩的隱憂將重新浮現。

  英鎊—在目前環境下,決策者論調較經濟基調更能左右市場走向。當中,尤以英國首相文翠珊演說受市場歡迎。文翠珊取態未如預期般強硬,英鎊隨即反彈。然而,我們相信文翠珊安撫性的取態既未真正改變硬性退歐的機會,亦未能改變退歐時間表。當退歐藍圖細節漸趨明朗,悲觀情緒可能再次來臨。

  人民幣—離岸人民幣市場經歷了風雲變幻的一月。融資狀況再趨緊張,觸發新一輪人民幣淡倉平盤的浪潮。此外,透過收緊資本帳,內地當局已向市場傳達出清晰並具說服力的訊號,當局不願意見到人民幣在現階段進一步貶值。考慮高息策略負作用屬可控範圍,我們相信資金緊張的狀況可能較市場預期持續更長時間。拆息再度抽升的憂慮將打擊投機者的信心。美元兌人民幣離岸匯價可能延至首季末方可上試七算水平。

  日圓—我們留意到,短期息率對日圓匯價起關鍵作用。美元息口可能繼續下滑,因為特朗普不贊同共和黨的邊境稅計劃,反而傾向支持實施簡單進口關稅。美、日息差收窄料可支持日圓。無論如何,我們保持對美元中期走強的評估,視美元回軟為買入美元的合適時機。

  澳元—匯市波幅收窄,加上商品價格向好,澳元在2017年開始展現強勢。儘管如此,澳美息差收窄,澳元或將再次面對沽壓。再者,商品市場再帶來驚喜的空間有限。

  紐元—紐元與澳元同步轉強,但其升勢不如澳元。市場對新西蘭央行加息預期高漲,加上新西蘭大宗商品出口相對較少,紐元似乎較澳元面對更大下行風險。倘美元重拾強勢,紐元表現可能遜於澳元。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