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恆(中)表示,銀行的流動性風險管理將是今年的監管重點 大公報記者麥潤田攝
本地銀行下月起陸續公布2016年業績前夕,香港金融管理局率先帶來好消息。本港零售銀行的稅前經營利潤去年錄得8.7%增長,扭轉2015年負增長3.6%的劣勢。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恆形容銀行業去年的整體表現「理想」和「非常平穩」,惟受到美元利率走勢不明朗影響,今年的首要監管重點,落在流動性風險之上。
大公報記者 黃裕慶
去年外圍環境充斥不明朗因素,「黑天鵝」事件頻生,阮國恆提醒說,今年宏觀環境預料「比2016更具挑戰性」,故呼籲銀行在發展業務時,必須審慎管理風險。他指出,美國利率走勢「方向明顯,惟市場對加息步伐持有不同意見」;一旦利率市場發生劇變,可能改變跨境資金流向,令銀行面對更大的流動性風險。
了解即時資產變現能力
自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合共約有1300億美元(折算約1萬億港元)資金流入港元。阮國恒指出,影響資金流出港元的因素眾多,港美息差擴闊是其中之一。為加強銀行應對風險的能力,金管局今年將加大壓力測試,以及「做得更仔細」,模仿在資金急劇流走之下,銀行是否能透過同業市場拆借,以及銀行本身將部分資產變現的能力等。
截至去年第三季,本港銀行的流動性狀況保持穩健。金管局數據顯示,第1類機構(主要是大型銀行)的季度平均流動性覆蓋比率為159.9%,遠高於2016年法定最低要求的70%。第2類機構的季度平均流動性維持比率為53.2%,亦遠高於法定最低要求的25%。
回看去年的銀行業表現,儘管上半年面對較大壓力,猶幸其後逐漸改善。對於零售銀行的稅前經營利潤增幅改善,阮國恆解釋,主要是銀行的利息和非利息收入均按年上升大約2%之餘,經營成本亦減少近3%,以及貸款減值撥備顯著下降16%。
銀行貸款增長速度去年亦見加快,由2015年的3.5%上升3個百分點至6.5%(詳見附表)。淨息差1.32%,按年持平。阮國恆表示,香港銀行的存款基礎頗強,在加息環境下,有利淨息差表現。至於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他預期對本港銀行業的影響不會太大,原因是6.5%的GDP增速在國際上仍是較快水平,而且中國內地企業的境外融資需求仍然存在,香港銀行仍有角色扮演。
籲銀行釐訂按息「要好小心」
對於部分銀行近期再度下調H按貸款利率至H+1.3厘,阮國恆表示,按揭市場的競爭一向激烈,惟現時未見重大的監管關注事項;不過,他提醒銀行在釐訂按息時「要好小心」,因為這是長期息口,銀行難以隨意改變定價。
資產質素方面,截至去年九月底,反映銀行呆壞帳水平的特定分類貸款比率為0.81%,較2015年底微升12點子;內地相關貸款的特定分類貸款比率,亦上升11點子至0.89%。
阮國恆說,特定分類貸款比率的上升速度不是急促,而且仍然處於低水平,預期至2016年尾時不會有太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