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等待特朗普錘子落地\谷運通

時間:2017-01-18 03:15:44來源:大公網

  即將上任的美國總統特朗普,繼續貫徹他的惡狗博弈理論:繼續咬人!不到最後一刻,絕不肯透露他的真實想法。不過市場過去一周的表現,似乎反映了對狂人的治國能力,有一些擔心。

  即便A股港股市場率先消化特朗普風險,但反映了多少還要再看看,也許過度也許未夠。

  與此同時,特朗普風險在其上任後會繼續困擾市場。除了來自新政對全球政經秩序可能帶來的衝擊外,也包含了其就任後各項政策能否順利推進所帶來的不確定性。

  特朗普勝出後,「特朗普經濟學」一時成為關注熱點。主要觀點包括兩穩(穩增長;穩貨幣)、一寬(寬財政;大幅減稅)、一擴(擬投入5000億美元重修高速公路等基建設施),以及一護(貿易保護;美國優先)等。在上周記者會上,由於特朗普未有觸及任何細節,市場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質疑,擔心美股反映已超預期。

  在很多大款經濟學家看來,特朗普新政有不少自相矛盾之處,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盛首席經濟學家Jan Hatzius、著名經濟學家克魯德曼、薩默斯等人均提出強烈質疑,主要涉及三個方面:基建與貿易保護主義目標不可能同時達成;通脹預期與強勢美元難以持續同向;金融自由化與縮小貧富差距難以兼得。

  此外,從美國國債的增加速度來看,特朗普上任後將很快面對財政懸崖問題。過去八年,美國政府增加了九萬億美元國債,現時債務總額為19.95萬億美元,佔GDP的比重高達110%左右,遠超60%的國際警戒線。

  這與列根上任前不到一萬億美債不能相比,亦成為特朗普推行減稅刺激計劃的最大掣肘。

  對港股而言,如果特朗普上任後,中美之間出現局部貿易戰,或許衝擊不大,市場回升也不意外。如果狂人推出更具對抗性的全面貿易戰,或者推動更激進的重返亞洲戰略,那麼港股將面對進一步的向下壓力。

  另一方面,春節前夕市場缺水局面持續,北水南下最快也要在春節過後。到時對特朗普風險,也大致可以做出較到位的評估。

  對於保守投資者來說,現階段繼續採取防禦策略較為明智。從全年布局來看,軍工、受益醫保目錄新版的醫藥股,以及國企混改股可以分階段吸納。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