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掃一掃看全文
【大公報訊】新華社11日播發題為《「不為一時一事所惑,不為風高浪急所擾」─習近平主席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慶典紀實》的文章。文章節錄如下:
8日,本是普京總統作為東道主廣迎賓客的忙碌一日,他卻將大半天時間留給了來自中國的好朋友。歡迎儀式、會談、簽字和合作文本交換儀式、共見記者、歡迎宴會,在慣常的國事訪問日程之外,俄方還作了特別安排:在總統辦公室進行一場茶敘。
「中國和俄羅斯都是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大國,是維護全球戰略穩定、完善全球治理的建設性力量」,正如習近平主席對中俄關係的評價,「具有清晰歷史邏輯、強大內生動力、深厚文明底蘊,不針對第三方,也不受制於任何第三方。」
「最強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
出席慶典的間隙,外國政要紛紛走上前來,同習近平主席握手寒暄。多是老朋友,有的不久前才見面,有的很快又要相聚。
雙邊關係的每一步抉擇,都在浩蕩的時代大潮中、在世界格局的大框架下進行。擺在人們面前的,有兩道必答題。
一道題:在甚囂塵上的保護主義面前,要不要繼續堅持選擇經濟全球化?
「衝出迷霧走向光明,最強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和衷共濟。」習近平主席說。
歷史是勇敢者創造的。中國一以貫之的「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立場,在歷史的關頭彌足珍貴。習近平主席明確表示,中方願同世界各國一道「維護經濟全球化成果」。
另一道題:在不斷抬頭的強權政治面前,如何正確對待二戰後的國際秩序?
今天的世界,最根本的挑戰是秩序挑戰。二戰勝利成果的集中體現──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衝擊。
訪問之際,習近平主席深刻指出,「國際形勢越是變亂交織,我們越要堅持和維護聯合國權威」。
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歷史不能退回到「強權即公理」的黑暗時代。共同的呼聲,也是順應發展大勢的大道之行。
大國要展現更多責任擔當
「大國要有大國的樣子,要展現更多責任擔當。」習近平主席的莫斯科時間,中國的大國角色是一條主線。
真正的歷史自覺、歷史主動,不僅在於預判一時的潮汐方向,更在於主動順應歷史大勢、抓住歷史機遇、引領歷史發展。訪問中,習近平主席語重心長地說:「我們有決心和信心戰勝各種風險挑戰。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中國都將堅定辦好自己的事。」
時代的風浪起起伏伏,一以貫之求正和、講合作、謀共贏的中國,坦坦蕩蕩,朋友遍天下。
「無平不陂,無往不復。」歷史總是在曲折中發展前進。艱險和磨礪,無阻大道如砥、大勢如潮。一個謀大勢、擔大義、行大道的負責任大國,前路無比壯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