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同諮詢服務經理劉玒(左),副管理合夥人夏其才(右) (記者陳詠賢攝
(大公網1月11日訊)(記者陳詠賢):致同會計師事務所公布《2016年香港企業管治調查報告》結果,反映有約41%公司完全遵守港交所的企業管治守則,較去年升4%;於年報中概要描述主要風險的公司,由去年的19%升至45%。致同副管理合夥人夏其才指,多項結果顯示香港上市公司對企業管治的重視有持續上升趨勢,但香港上市公司對企業管治彼露的理解仍不足,相關表現較其他發達地區市場落後10%至15%。
致同根據475間恒生綜合指數成份股公司的2015年年度報告,結果顯示約41%公司完全遵守港交所的企業管治守則,較去年增加4個百分點;對主要風險作概要描述的公司,由去年的19%升至45%,而能源公司的佔比最高,最低為服務業。調查結果反映上市公司對管治守則、內部監控及風險管理的披露水平有所改善。
另外,港交所就「環境、社會及管治」(ESG)的指引作新修訂,上市公司在2016年1月1日起,須每年披露其ESG相關資料;雖致同是次以公司的2015年年報作調查,相關修訂尚未生效,但結果反映,已有約80%公司已在年報或另行刊發公司的ESG相關事宜,較去年僅49%有顯著上升。新修訂的成效將於上市公司的2016年年報上反映,但夏其才預計,表現不會大幅改善,因公司彼露資料是因應監管收緊,彼露資料為符合監管要求;但他亦指,多間大藍籌公司早已做好相關彼露,是次調查亦發現中資銀行及券商的表現良好,彼露資料多於監管要求。
對於近年多間內地民企被沽空機構狙擊至停牌,夏其才表示,認同民企的資料彼露情況值得關注,但外界難以界定民企的定義,亦不能單單認為民企或中資的企業管治有不足,企業管治情況主要視乎公司本身的質素。而近年愈來愈多中小企在港上市,他認為,中小企佔比增加,或令上市公司整體披露水平的改善趨勢出現滯後,因中小企未了解企業文化的重要,而要完善做好彼露工作亦會增加成本。
是次調查亦指出,有67%公司主席與行政總裁職位分離,由不同人選擔任。夏其才指,相比其他發達地區市場,香港如此水平未屬理想,因根據香港現時監管要求,公司只需提供解釋理由,便可繼續由同一人擔任主席與行政總裁;另外,不少公司的獨立董事的獨立性亦不高,顯示公司對企業管治文化仍未成熟。
諮詢服務經理劉玒表示,公司的網絡安全工作愈見重要,但是次調查中僅8%公司有於年報中提及網絡或資訊安全,較去年的10%有倒退。她認為企業應更透明地彼露其網絡安全的管理,及將相關內容納入董事會監管及風險管理體系,從而提升投資者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