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受惠油價下跌帶動,航空業的周期高峰在去年出現
過去一年,內地出境旅客不斷增加,加上油價在低位運行,內地航空公司積極布局海外航線網絡,國際旅客周轉量的強勁增長支撐了整體上升。不過,在人民幣持續貶值的預期下,以及油價回升令燃油成本上升,今年航空業不明朗因素增加。交銀國際指出,人民幣兌美元貶值將是影響今年航空公司盈利和股價表現的最大問題。/大公報記者 林靜文
交銀國際交通運輸及工業行業研究分析師鄭碧海表示,鑒於個人收入持續改善,以及對出境旅遊的興趣增加,預期今年國際旅客周轉量仍將實現高十位數增長。他預計,內地航空公司整體可用座位公里數將同比增長8%至10%,當中國際航線可用座位公里數同比增長放緩至約12%至16%。
油價回升 盈利縮減
瑞銀交通運輸分析師連沛堃日前表示,受惠油價下跌帶動,航空業的周期高峰已在去年出現。他認為,今年存在眾多不明朗因素,油價下跌已不再是航空公司的投資亮點,而人民幣貶值亦對航空公司的盈利帶來很大風險,故對今年航空業持謹慎態度。
作為航空公司單一最大成本的燃油成本,其一舉一動均牽扯着公司的賺錢能力。過去一段時間,國際油價下跌,為競爭愈來愈激烈的航空公司帶來喘息的機會,惟去年底產油國達成減產協議,油價開始回升。多家機構隨即調整對今年原油供需和油價的預期,料油價今年或攀升至近每桶70美元,令航空公司燃油成本回升,惟仍處於可接受範圍。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首席執行官Alexandre de Juniac早前表示,今年行業前景將因油價上升而變得困難,而由油價下跌帶來的客運需求也將減少,故預期今年全球航空公司盈利將從去年356億美元的周期性高峰,回落至298億美元。他強調,「這是軟着陸,是非常安全的。」
成本控制 抵禦風險
國際航協預期,布蘭特油價將從去年的每桶44.6美元,上升至今年的55美元,推動航油價格從去年的平均每桶52.1美元升至64.9美元。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近年燃油價格的下滑,航油成本在航空公司成本佔比,已從過去近四成下跌至約兩成。
相對於燃油成本,2015年人民幣突然大幅貶值,令以美元債為主的內地航空公司損失慘重。當時內地三大航空公司分別表示,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每波動1%,對國航(00753)、東航(00670)和南航(01055)的淨利潤分別影響5.29億元人民幣、5.81億元人民幣和4.42億元人民幣。
不過,隨着三大內地航空公司逐步減少美元負債,相關影響有減弱跡象。截至去年9月底止首三季,國航、南航和東航的財務費用分別大減18.11%、33.93%和20.27%。
總括來說,被譽為是航空業最好賺的2016年已經過去,市場普遍預期今年無論是載客率還是收益都將恢復正常水平。正如Alexandre de Juniac所說,這三年是航空史上表現最佳的三年,但源自政治、經濟和安全的風險仍不容小覷,成本控制是對抗這場日趨白熱化競爭的最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