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阿里集團及關連公司螞蟻金服去年共創造超過3000萬個就業機會
踏入2017年,阿里巴巴率先公布2016年的七項數據,包括阿里集團及關連公司螞蟻金服去年合計納稅238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近34%,並創造超過3000萬個就業機會。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張勇表示,經濟沒有實體和虛擬之分,但一定有新舊之別,新實體經濟正在迅速崛起和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大公報記者 李潔儀 俞晝
阿里巴巴在旗下資訊平台「阿里足跡」上披露,2016年度納稅情況等七項數據,未計淘寶和天貓平台的商家,阿里集團與螞蟻金服納稅238億元,平均每個工作日納稅近1億元。在阿里巴巴的生態圈中,基於平台產生消費量而帶動上游生產製造業的稅收貢獻,初步估計超過2000億元。
每個工作日納稅近億元
根據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去年9月的《阿里零售平台帶動就業問題研究》課題組的資料,利用投入產出法對阿里平台的就業帶動效果進行測量,結果顯示以2015年為例,阿里平台總體為社會創造3083萬個就業機會,其中交易型就業1176萬、支撐型就業418萬、衍生型就業約1489萬,主要包括上下游製造業、批發業、金融、物流、服務商等行業和崗位。
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調研員劉勇曾在2016中國電子商務創新發展峰會上表示,2015年底全國總就業人數達到7.745億,自2004年以來的12年間,平均每年新增就業187.58萬人。第三產業就業人員增長趨勢尤其明顯,年均增加就業人員819萬,僅2015年新增就業便超過1475萬人。
阿里平台銷售額3萬億
另外,截至2016年底,阿里巴巴關連公司螞蟻金服,已向全球6億消費者用戶提供普惠金融服務,為數千萬小微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覆蓋線上和線下。同時,建立大數據信用體系,將信用能力開放給螞蟻生態夥伴,累計提供信用查詢和服務便利5億人次,並通過螞蟻金服保險平台服務的互聯網「保民」超過3.3億,據測算為保險行業新增1億新「保民」。
早於2016年3月,阿里平台銷售總額已超越沃爾瑪(Wal-Mart),突破3萬億元。
按照目前增速,阿里巴巴預測新財年的商品交易總額(GMV)有望衝擊「全球前20大經濟體」,而這只是一個趕超的開端,到2036財年,阿里巴巴爭取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屆時其平台經濟體量將僅次於美國、中國、歐盟和日本的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