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當前可以逐漸布局兩大板塊:其一是具備長期上漲邏輯的板塊,其二是前期調整充分的板塊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定調了2017年將是防風險、除泡沫的一年。隨着一系列事件的爆發,資本市場的風險也正在逐漸釋放中。從險資舉牌受到約束,到商品期貨出現回調,再到債市風險暴露,一系列的事件,對資本市場也構成了衝擊,相應板塊依次出現調整。綜合來看,從我們12月初的《中級反彈近收官》精準提示風險以來,上證指數回調6.5%,創業板指回調10%。隨着擠泡沫過程的進行,某些提前調整的板塊和個股,如次新股、「一帶一路」板塊等,已經逐漸展現出投資價值。
西南證券高級策略分析師 朱斌
險資舉牌受到約束後相應板塊開始「擠泡沫」。12月13日保監會表示要「從嚴從重監管,加強保險資金運用監管」,保監會對於險資投資資本市場的管理口徑開始收緊,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措施:一是明確禁止保險機構與非保險一致行動人共同收購上市公司;二是明確保險公司重大股票投資新增部分資金應使用自有資金,不得使用保險資金;三是對於重大股票投資行為,須向保監會備案,對於上市公司收購行為,須報保監會事前核准;四是將權益類資產佔保險公司總資產比例從40%下調至30%,將單一股票投資佔保險公司總資產比例從10%下調至5%。受到監管新規的影響,相應的舉牌概念股基本先於市場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調整。
隨着供給側去產能進入「真空期」,相應商品期貨的價格也出現了調整,帶動相應板塊出現回調。2016年,供給側改革的推進並不是平均用力的,其整體發力,始於三季度末。截至2016年7月底,鋼鐵、煤炭的去產能任務尚只完成了全年目標的20%,但是到了2016年9月底,就完成了全年任務的80%。也就是說,在8月和9月,僅僅兩個月裏完成的去產能任務佔到全年任務總量的60%,其推進進度為全年平均的4倍左右,這也造成了商品期貨價格在9月下旬出現又一波顯著上漲。當前,隨着期貨監管政策趨嚴,去產能進度也進入了執行真空期。由於今年兩大行業的去產能任務已經完成,而明年的去產能尚未開始推進,因此期貨價格出現回調,帶動相關板塊進一步回調。如鋼鐵、煤炭行業指數在12月16日至17日出現2%左右的下跌。
美聯儲加息帶動利率回升,而「債券代持」事件發酵更引發市場恐慌情緒,相關金融板塊出現顯著回調。在12月的美聯儲議息會議上,美聯儲主席耶倫宣布加息25個基點,並將在2017年實現三次加息。這一決定宣布之後,美債收益率急劇上升。對應中國,國債收益率也出現顯著回升。而12月15日爆出的某證券「假章門」事件,更是引發了債券市場的信用危機,使得債券收益率一再上升。目前銀行理財產品的資金有40%以上配置在債券領域,債券市場的風險暴露使得投資者對於銀行、保險行業公司盈利能力的擔憂,這導致相關板塊出現顯著回調。
綜合來看,隨着泡沫逐漸破滅,一些板塊的投資價值開始顯現。從11月底市場回調以來,當前上證綜指回調超過5%,創業板回調達10%,前期各個熱門板塊回調幅度超過主板,而前期漲幅較小的板塊也出現了較深的回調。當前可以逐漸布局兩大板塊:其一是具備長期上漲邏輯的板塊,其二是前期調整充分的板塊。前者可以關注軍工、石油化工板塊;後者可以關注「一帶一路」、次新股等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