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近280公頃大的葵青碼頭裏,有近9.3萬與碼頭直接相關的從業人員在默默耕耘,希望能再創香港碼頭的輝煌。香港貨櫃碼頭商會主席鍾惠賢在90年代初入行,見證過碼頭的巔峰時期,她說:「正因如此,會更加『肉緊』一啲,希望做到一些東西能讓港口維持競爭力。」
一直以來,香港貨櫃碼頭都以高效的運作效率抵銷其高成本,的確,香港碼頭的高效並不是吹噓出來的。準點到港的船準時離港固然不成問題,鍾惠賢透露,現時有近八成的船到達香港時都已晚點,但由於本港碼頭非常靈活,及時加機、加人手,最終使得晚點船當中的八成都能準時離港,成功為船公司追回時間,節省成本。
事實上,香港貨櫃碼頭近年透過引入先進機械、善用資訊科技、提升操作效率,以吸引船公司選在香港裝卸貨櫃。為應對船舶大型化、聯盟化的新趨勢,近期中遠海運港口及和記港口信託更聯合宣布,旗下香港國際貨櫃碼頭、中遠─國際貨櫃碼頭及亞洲貨櫃碼頭共同管理及營運香港新界葵青4號、6號、7號、8號及9號碼頭共16個泊位,以提升碼頭整體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