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十一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速較十月有明顯上漲
生產銷售增長加快、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上月內地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745.7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大增14.5%,增速較前值大升4.7個百分點,創年內次新高。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認為,企業庫存水平、槓桿率、單位成本都有所降低,隨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逐步深化,工業結構將不斷優化,新增長動能不斷積蓄,工業企業效益有望保持穩定增長。/大公報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
中國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數據顯示,十一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速較十月有明顯上漲。何平分析三大主因稱,首先,當月工業生產、銷售均有所加快,主因業務和工業增加值增速環比均出現上升;其次,價格漲幅明顯擴大;最後,電子、專用設備和石油加工等行業拉動明顯,三行業合計拉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6.1個百分點。
部分行業需求回暖
申萬宏源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認為,營收的改善、PPI(生產者物價指數)同比增速的持續反彈,是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大幅向上的主因,「上月營收增長8.2%,較前值提升2.8個百分點,同期PPI亦較10月大幅上揚2.1個百分點」。
交銀金研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分析,當前工業領域部分行業需求有所回暖,中國經濟亦維持平穩增勢,投資增速更現小幅回升,同時減稅降費等也對企業經營成本降低、企業利潤改善等構成利好。
數據還顯示,截至今年十一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上升9.4%,增速較前十月加快0.8個百分點。其中,國有控股企業、集體企業、股份制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8.2%、下降3.7%和增長9.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私營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10.8%和5.9%。
「前十一個月企業效益向好、態勢逐步穩固。」何平總結表示,工業生產者價格明顯上漲;採礦業利潤降幅收窄,裝備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利潤增長加快;企業利潤率有所上升。李慧勇提醒說,國企數據的改善與上游價格大漲有關,而私企利潤的回落則主要受到了供給側改革因素的影響。
此外,前十一個月,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0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個持平,另有10個減少。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梁紅觀察到,儘管上月上有行業利潤率有所收窄,上遊行業利潤同比增速仍續上行,特別是煤炭及有色金屬開採業,隨着再通脹範圍的擴大,中下遊行業利潤增速亦明顯加快。
提質增效臨不利因素
值得一提是,何平表示,儘管企業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成效繼續顯現,年內工業企業利潤持續保持增長態勢,但目前工業領域提質增效仍然面臨不利因素:基於上年較低基數、石油加工、鋼鐵等原材料行業價格反彈導致利潤增長較快,同時,「回款難」仍然是當前制約企業生產經營的較大障礙。但是,隨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逐步深化,工業結構將不斷優化,新增長動能不斷積蓄,工業企業效益有望保持穩定增長。
展望未來,劉學智也判斷,鑒於企業利潤改善很大程度得益於價格的提升,預計未來工業企業利潤增長或會延續低速增長格局。李慧勇相信,中國經濟穩增長的重要性取決於未來宏觀經濟走勢,短期看PPI將續上漲,並帶動企業效益的轉暖,因此短期經濟增長料會無虞,但中期看,未來經濟仍存下行壓力,「一旦經濟增長承壓,穩增長的重要性會再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