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內房湧港搶地涉280億新高

時間:2016-12-27 03:15:21來源:大公網

海航集團斥資近142.5億元連奪啟德兩幅商住地

  大公網12月27日訊 (記者 林志光)政府在經過多年努力增加土地儲備並已達一定成效,今年不單推出多幅大型市區商業及住宅地,更在市況重拾升軌和內地房企大舉搶攻本港地產市場發展雙重效應下,政府今年賣地收入創下歷史高峰,已超過780億元,按年急增76%;內房更佔逾280億元,同是歷史紀錄;當中海航集團斥近142.5億元連奪啟德兩幅商住地,震驚市場之餘,也膺今年最重手買地的發展商;其中所購的啟德1K區3號地,更是逾三年來最貴重地皮。

  鐵路項目過去兩、三年一直支撐建屋供應,為政府換來造地時間,政府今年終以出售官地為主,且不少是中大型地皮及市區地,其中市區地惹來大量內地與本港發展商垂涎。

  不過,賣地也受樓市氣氛左右,因為樓市自去年第四季開始調整,今年初的景況算是谷底,當時氣氛較為沉重,不單有多幅土地以低市場預期的價錢批出,如赤柱黃麻角道豪宅地低預期近三成,由中小型發展商建灝地產僅以28億多元投得;和中海外(00688)以低預期逾四成投得大埔山塘路低密度地,每呎樓面地價倒退十四年至不足1900元等,更甚者,元朗凹頭地更要流標收場。

  內房巨頭相繼現身搶地

  然而,當樓市於第二季開始逐步「放晴」後,各發展商又開始新一輪搶地潮,不少地皮的成交價更高於預期,加上中大型地皮均集中在下半年出售,致令政府賣地收入狂飆。

  截至本月25日止,政府暫售出27幅商業及住宅地皮,為庫房進帳約782.02億元,較去年的444.27億元多逾76%,刷新2013年的646.74億元的歷史紀錄。該27幅地皮中,有逾一半的成交價是超過20億元,當中五幅地的成交價更是超過60億元。有如此多高價成交地,縱無如數年前誕生百億地王的轟動消息,亦足以締造今年賣地收入新紀錄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造就今年賣地收入新高的主因,便是內房積極來港參戰本地地產發展市場。雖然內房漸見活躍投港地始於數年前,但當時都只是三數家對本地樓市有較深認識的內房參與其中。

  然而,自2014年起出現明顯轉變,包括世茂房地產、萬科集團及保利置業等大型國企或民企內房,成功打進本港市場後,內房攻港似已漸成常態,且越來越多內房嘗試來港分一杯羮,今年蜂擁南下的情況更是盛極一時。今年入標搶地的內房,無論是獨資或以組財團方式出現的,有多達20家,當中約六成,如中國恆大集團、萊蒙國際、五礦地產、龍光地產、碧桂園及海航集團等更是首度現身,遠較之前兩年為多。

  海航拿兩啟德地最矚目

  而且她們出價非常進取,兼多專攻市區住宅地,如五礦地產八月以高預期四成的逾40億元投得油塘商住地後,上月初海航集團更以石破天驚的高預期近一倍、以逾88億元豪搶啟德1E區商住地,為繼2013年初嘉里近117億元投何文田地後,逾三年半以來最高成交價地皮;該集團上周又斥逾54億元,再摘一幅啟德地,成今年買地總投資之冠。

  內房搶地的狠勁,前兩年有近20%官地落入她們之手,今年升至22.22%。而且他們出手亦越見豪爽,今年奪得的六幅住宅地,總投入資金高達280.73億元,佔總賣地收入佔近36%,為歷史新高,較去年及前年上升約1倍及1.57倍。

  正因賣地收入豐厚,上周五截標的另一幅啟德商住地如最終成功售出,連同來自私人協約、換地及改契的補地價收入,政府今年總地價收入,將迫近千億大關,勢刷新2011年約960億元的歷史紀錄。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