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近期人民幣持續貶值、資本外流加劇,有消息表示中國監管層正多渠道圍堵境內資本流出,其中包括收緊企業對外投資。分析稱,海外投資激增不僅會增加短期外匯風險,同時亦可能為中國金融穩定帶來中期系統性隱患,鑒於人民幣流出或已成為資本外流的重要通道,官方在現行法律框架下打擊非正規渠道資本外流符合預期。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梁紅表示,年初至今人民幣累計淨流出1.8萬億元,而離岸人民幣存款也至少下降2557億元。上述數據表明,人民幣流出或已成為中國企業規避外匯管理、實現資本跨境並最終轉為外匯資產的重要渠道。對本外幣資本管理的差異或引發監管套利,並引致人民幣加速流出。
官方數據顯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ODI)規模分別從2010年至2015年逐年呈大比例遞增,至去年已錄1180.2億美元。而截至今年前十月,ODI規模報1459.6億美元已超去年,同比增長達53.3%。
此前有外媒消息稱,國家外匯管理局已要求資本項下500萬美元或以上資金的匯出報其審批,同時加大對大型海外併購交易的外匯審查,甚至涉及此前已獲外匯額度的交易。記者也留意到,多部委員日前均表態,按有關規定對一些企業對外投資項目進行核實。
綜合人民幣資本外流加劇情況,瑞銀最新報告預計,資本外流的管制可能會進一步收緊,特別是針對國內企業和金融機構的對外放款和投資活動。另外一個可能的政策選項是央行提高金融機構遠期售匯業務的風險準備金率。同時,監管層或將進一步加強外匯相關交易和投資活動的真實性和合規檢查;並要求國有企業匯回海外留存利潤和現金。
招行資產管理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也相信,決策層將控制流出、擴大流入,藉此減輕穩定匯率的壓力,從而紓緩資本外流對貨幣政策構成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