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專家籲擴匯價日間波幅

時間:2016-12-23 03:16:35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訊】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後,距真正意義的國際儲備貨幣仍有差距。分析人士相信,綜合人民幣資產可得性和流動性、人民幣收益率、國際投資者對中國金融市場與對沖工具發展,及國際投資者對中國政策風險的判斷,人民幣要早日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仍需加速金融市場發展,不斷對外開放。

  建議逐步放開人幣跨境轉移

  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美國國務院富布賴特研究學者奚君羊教授指出,目前人民幣國際化程度僅限於實體性交易活動,其價值貯藏功能尚未完全發揮,境外經濟主體缺乏很多可以獲得人民幣的渠道,因此未來還應進一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的自由兌換。

  另一方面,未來人民幣還應具備記帳單位功能,使更多金融資產使用人民幣計價,同時決策層還需逐步放開人民幣跨境轉移,藉此擴大人民幣的國際使用範圍。

  「當前美元處短期升值周期,人民幣應維持對一籃子貨幣的基本穩定,及時調整對美元的匯率。」蘇寧金研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強調,但未來美元升值周期一旦結束,這個應進一步加快匯率機制改革,使人民幣真正實現完全的自由浮動。他並建議,普通投資者應適應人民幣匯率激烈的波動,決策層則需大力發展外匯衍生品市場,讓企業、居民通過套期保值鎖定匯率風險。

  交銀金研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健建議,未來可擇機將人民幣日間波幅從現時的2%,擴大至3%,甚至5%,「適當擴大波幅可帶動市場預期的分化」。鑒於單一盯住美元會令中國貨幣政策受到掣肘,因此監管層未來還應實時引導市場,讓人民幣匯率更多參考一籃子匯率變動情況,藉此提高人民幣市場化定價程度。

  他說,改革的目的是服務實體經濟,如果因為改革而使金融市場出現動盪,結果得不償失,「在資本外流壓力較大的當下,全面開放資本帳戶的風險較高,通過非對稱管理,在人民幣有貶值壓力時限制不合規資金流出並鼓勵流入,是開放資本帳戶的重要方向,且有助於緩和資本流出壓力」。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