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國海期貨「蘿蔔章」事件塵埃落地,疊加中國央行持續向市場提供流動性等因素,國債期貨昨日開盤翻紅大漲,現券收益率大幅回落。截至收盤,10年期國債期貨較上一交易日大升1.57%至96.245元,刷新上周五紀錄,創歷史最高漲幅;票息3.05%的10年期國開債成交收益率則較此前收跌15個基點至3.775%。
昨日早間,內媒爆料僵持超過一個星期的國海證券代持違約案,在中國證監會強力協調下,終於取得進展。
中證監周二連夜召集26到27家涉事機構商討解決方案,提議將國海證券認定為主要責任方,其他券商作為次要責任方,要求兩邊共同承擔損失。會議由證監會副主席李超親臨現場主持協調。
據相關與會人士向二十一世紀經濟報透露,當天的談判曾一度陷入僵局,當時逼得監管部門的領導當場表示,「關門!今天如果沒有談出一個結果,大家都別走。」而最終經過長達5個多小時的談判,最終國海承認履行代持協議,但其他機構不得擠兌,共同承擔一定的風險。
央行連續三日淨投放
國海證券昨日早間發布公告,與事涉機構召開協調會議,並達成共識:雖然主要責任在於涉嫌刑事犯罪的個人,但為大局考慮,會與各方債券交易協議,願與各方共同承擔責任,公司將依法追究相關個人偽造公司印章的刑事責任。同時,相關事項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公司股票、「15國海債,代碼112244」、「15國海01,代碼118917」、「15國海02,代碼118923」繼續停牌,債券停牌時間與股票停牌時間一致。
債市情緒受上述事件提振,10年期國債開盤大漲,午後更在國有大行向基金提供數十億元流動性媒體消息下,漲幅直線拉升,截至收盤漲幅創歷史新高。「市場正在回暖,我們的業務也在逐步恢復正常。」上述放款的一家國有銀行交易人士稱。
中國央行昨日連續第三天在公開市場淨投放,共展開2100億元的逆回購操作,品種為7天、14天和28天品種分別為1100億元、700億元和300億元,中標利率分別繼續持平於2.25%、2.40%和2.55%,對沖1200億元的到期量,實現資金淨投放900億元。
此外,銀行業較為資金面緊張有所緩解,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結束此前連續六天各品種產品全面上漲局面。
其中,隔夜利率持平上一交易日為2.3450%,7天期、14天期及1月期回購利率分別上行0.65個基點、1.35個基點和2.10個基點,分別報2.5440%、2.7600%和3.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