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粵「自貿試驗區」應成下屆特首施政抓手/陸劍寶

時間:2016-12-19 03:15:43來源:大公網

  梁振英提前宣布不參加下一屆特首選舉,令人「五味雜陳」。媒體上宣傳四位人士有意向角逐新一任特首,他們的施政綱領也將陸續出爐。看來,香港該是把政治內耗的關注目光轉移到經濟發展和民生議題上了。

  傳統的「積極不干預」政策被認為是香港的成功之道。而面對全球地區競爭的加劇和本土民主思潮的湧動,香港「既有內憂,又有外患」,「既患寡,又患不均」。除了通過收入再分配保障香港民生外,在協助尋找經濟增長點方面,政府的施政綱領亦應積極主動。其實,可以從「立足本港、聯結內地、面向世界」三大支點入手。然而,相較於「一帶一路」戰略的政府重視程度,自由貿易試驗區卻沒有受到較多的關注和投入。筆者認為,在開源方面,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應成為除了「一帶一路」戰略外,特區政府施政新的着手點。而且,自由貿易試驗區必定能為香港帶來制度層面、經濟層面和社會層面的直接與積極影響。

  港粵深度合作的制度探索

  粵港合作從來就是香港與內地連接的重要管道。基於「前店後廠」的粵港製造業自發式合作時代已經過去,服務業成為香港產業結構優化的重要着手點。基於「前店後網」的粵港服務業合作和服務貿易自由化推進,正成為香港第二輪經濟轉型的重要特徵。自1998年開始,粵港合作從產業互補進入了制度推進階段。從1998年粵港合作聯席會議到2003年CEPA的出台,到2010年粵港合作框架協議的簽訂,到2015年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設立。一系列的制度框架的建構可以看出,兩地政府對合作所達成的共識。

  相較於聯席會議、CEPA和框架協議等制度,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更為具象化。中央政府對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其中最重要,也是區別於其他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戰略定位就是:「依託港澳、服務內地、面向世界,將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成為粵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在CEPA兩版的基礎上,進一步向香港地區放鬆服務業管制,力促粵港服務貿易自由化。在「金融放開」「投資管理」「貿易便利化」和「政府職能轉變」等領域進行多維度深層次的制度創新,以對應香港的國際化,便利化和法治化營商環境。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作為特定的區域,進行特定的制度創新試驗,旨在為粵港服務業合作清除「最後一公里」的制度障礙。深圳前海片區的「深港青少年夢工廠」,「深港通」的籌備上市,「專業人才互認」等制度安排,均有助於香港專業服務在內地發揮。

  「一帶一路」外的新經濟點

  對於「一帶一路」戰略願景,中央政府方面,2016年5月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到港參加「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並發表的重要講話。充分體現了中央政府對香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所具備的區位、先發、服務業專業化和人文等四個獨特優勢的肯定。特區政府方面,認知上,一眾高層均達成了香港作為「一帶一路」建設中的「超級聯繫人」共識。具體操作上,則包括粵港「一帶一路合作協議」的推進,資訊網站的上線,大型戶外廣告宣傳投入等。有學者和評論員憂慮「一帶一路」對香港積極影響的間接性和長期性,並認為「超級聯繫人」的角色定位過高估計了香港在「一帶一路」中的重要程度。

  統計2015-2016年香港主流報刊的報道,標題含「一帶一路」的資訊達3253條,相比之下,含「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報道只有1條。其實,相較於「一帶一路」的戰略願景,自由貿易試驗區由於其特定的區域性而更加具象化;自由貿易試驗區對香港經濟、社會和民生的積極影響更為直接;基於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粵港合作成果,比「一帶一路」更為立竿見影。因此,香港可以「一帶一路」為平台主打內地市場。政府可在廣東自貿試驗區中的粵港合作園區、港青教育與創業、基建投資與運營、航運物流、融資租賃、離岸貿易、法律會計、文化創意、資訊科技服務、健康治療、知識產權和環境保護等領域,為香港企業和個人帶路、保駕護航。

  緩解港青怒氣的中藥

  香港目前貧困人口達131萬人左右,約佔總人口的18%,這些人較難享受到政府的房屋政策福利,無法租住公屋或申請到居屋,也無法通過個人收入買房。即使是受過一定程度教育甚至高等教育的青年,就業也十分嚴峻。新論壇及新青年論壇的《香港各世代大學生收入比較研究報告》錄得20年來20-24歲的大專學歷上班族收入中位數不升反降,1995年月薪中位數為12141港元,2015年為10934港元。政府工作報告中的49萬套公屋計劃,受各方阻力,遲遲難以推進。橫洲1.7萬套公屋建設專案,剛開始就好事多磨。房屋和生活支出高企,而收入下降,上流機會減少,使得本港青年開始參與政治活動發泄極端主義情緒。「有根的怨氣」和「無根的怨氣」交織,港青逐漸「被政治化」。

  單靠政府公屋供應,或短期內通過改善本港經濟提升青年工資收入,難度很大。因此,緩解青少年怨氣的藥方不能用西藥,只能用中藥。而廣東的自由貿易試驗區,有望成為改變港青經濟命運的中藥。首先,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設定位為服務業,如航運物流、特色金融、國際商貿、現代物流、科技資訊服務、休閒旅遊、文化創意等行業,為港青提供豐富的就業機會,特別是港青擅長的專業服務。其次,廣東自貿試驗區的粵港青年創業孵化平台,如深圳前海片區的「深港青年夢工廠」、廣州南沙片區的「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工廠」,為港青提供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再次,隨着港珠澳大橋的開通,港人陸路直通橫琴片區,而南沙港客運碼頭到港澳運碼頭的渡船早已開通。深圳前海片區與新界、屯門、元朗相連,通關便利。可見,空間距離已不是阻礙港青「北拓」的「鴻溝」。最後,面對香港的高房價、高消費等瓶頸,廣東自貿試驗區三大片區及其周邊的置業成本便宜,而且土地儲備量相當大。若港青在自貿試驗區取得成功,獲得的回報較香港為多。

  自由貿易試驗區這一本來是內地傾力推進實施的制度創新試驗田,卻巧妙的成為特區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制度創新、經濟增長和社會平穩等多方面問題的着手點。特區新一屆政府班子應抓住內地自由貿易試驗區第三批掛牌的契機,乘借「一帶一路」利好,以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為先行先試地,發揮香港的比較優勢,成功進行第三次經濟轉型。

  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經濟學博士後、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研究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