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青壯年勞力短缺 人力成本飆升

時間:2016-11-30 03:15:47來源:大公網

  圖:果農年齡多在60歲左右,青壯年勞動力短缺 大公報記者胡卧龍攝

  曾經把蘋果賣到香港的果農史大輝最近特別忙。眼下正值蘋果採收季節,史大輝家裏的8畝蘋果還沒採摘完畢。孩子還在上學,家裏只有他和妻子兩個勞動力。活多人少,他只好每天早上開着農用車到隔壁縣市,僱傭當地村民來幫忙採收。

  史大輝今年四十出頭,但他是所在的本鵬合作社760戶中最年輕的勞動力之一。據本鵬合作社理事長史本鵬介紹,目前合作社果農大多在六十歲左右,像史大輝這樣的不到5%。而且這種現象在整個蘋果產區非常普遍,所有的合作社都面臨青壯年勞動力短缺的問題。

  「種植業很辛苦,年輕人都想着往外走,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史本鵬告訴記者,「隨着時間推移,這種情況將更加嚴峻。」

  每斤成本2.5元 遠超進口蘋果價

  勞動力短缺,人力成本勢必增長。近兩年,僱工工資由原來的每天120到150元(人民幣,下同)之間,增長到200到220元左右。據史本鵬估算,平攤到每斤蘋果上,人力成本增加了0.4元左右,達到約1.5元。加上種植成本,每斤蘋果的成本應在2.5元左右。

  棲霞市副市長魯明義在接受大公報採訪時表示,2.5元的成本在國際市場上是完全沒有競爭優勢的,荷蘭的蘋果運到上海售價才1.3元。美國、波蘭等世界蘋果主產國,憑藉較高的生產效率、先進的管理,在價格上形成了競爭優勢。

  魯明義稱,當地政府在降低蘋果成本上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包括引導農民規模種植,形成集約化發展格局,推廣融資租賃業務,鼓勵龍頭企業牽頭成立蘋果打藥、採摘、修剪、疏花疏果等多種形式的農業專業化服務公司,面向社會提供融資租賃業務,緩解人力短缺矛盾,降低成本。他希望通過政府、企業和果農的共同努力,到2020年把成本降到每斤2元以內。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