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游播「獨」辱華事件受到眾口一詞的譴責,二人不但立法會議員職位不保,更須償還近二百萬的欠款,下場不可謂不悲。然而,「港獨」思潮並沒有被抑止,反而擴散到院校中,在「港獨」激進組織幕後策動下,中學生「獨派」組織「學生動源」(學動)正大張旗鼓地在全港各中學拉攏成立所謂「本土關注組」。粗略統計,從今年暑假以來,在中學成立的「本土」組織已有五十多個。「學動」和「民族黨」更聲言四年內會在全港約四百五十間中學內成立「本土組織」。「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明目張膽地宣揚其「中學啟蒙計劃」,直言將集中於學界推動香港「獨立」之思潮,在年輕一輩中鞏固支持「港獨」勢力。
本來,年輕一代是未來的希望,是什麼原因令他們變得如此瘋狂反叛,失去理智?這是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
青年易受「港獨」思潮侵蝕
其實問題很清楚,年輕人容易受到「港獨」思潮的侵蝕,最主要的原因是回歸以後,特區政府在反對派的壓力之下,以讓年輕人獨立思考為由,輕易放棄了愛國教育。最諷刺的是,在港英殖民統治時期,香港尚有部分左派學校堅持愛國教育。回歸後,學校每年靠政府補貼支持,卻反其道而行,不但不升國旗,連中史教育也省卻。香港的親西方人士以爭取民主作掩飾,毫不遮掩地在課堂上宣揚「港獨」理念,美其名曰本土意識,實質上挑撥兩地關係,企圖將香港年輕一代帶離自己的祖國。政府對這些異常的行為見多不怪,索性裝聾作啞,習以為常。
由於特區政府及有關人士在愛國教育的立場上異常軟弱,外國反華勢力及居心叵測的政客便有機可乘,他們先投石問路,再得寸進尺。開始只是反特區政府,繼而劍指中央;開始只是爭取普選,繼而反對基本法;開始只是本土意識,繼而提倡「港獨」。政府對這些危險的傾向從來不敢明確反對,加上香港司法界中有不少反對派和「港獨」的同情者,他們有意無意縱容和鼓勵年輕人向「一國兩制」扔石頭,發展至今,「港獨」思潮已漸成火候,顏色革命一觸即發。
「港獨」思潮容易發生在年輕人身上,也可看成是外國反華勢力進行顏色革命的策略。因為,年輕人尤其是學生,受社會的寵愛和寬容對待,年輕人和學生犯了法,一般都能受到原諒和輕判。正如黑社會喜歡利用未成年人當殺手一樣,政治黑手也會利用年輕人無知和衝動的個性,去做一些自己不敢做的事。如果我們真正愛惜年輕人,就必須在他們未走上絕路之前喚醒他們。同時採取必要措施,揪出教唆他們的幕後黑手。
為什麼香港愛國人士多是上了年紀的人,反叛的都是年輕人?這並不難解釋,因為上了年紀的人大部分根在中國,對國家民族有深厚的感情。他們無論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委屈,都會以國家利益為重,和十三億國人血肉難分。相反,年輕人大部分成長在回歸之後,他們從未感受過沒有民族尊嚴的屈辱。由於政府徹底放棄了愛國教育,他們心中根本沒有國家二字,耳濡目染的,都是西方社會的好處,認定了西方民主是他們唯一的選擇,將個人自由擺在第一位,為此可以犧牲自己的國家民族及七百萬人的切身利益。梁游二人的所為,就是漢奸也做不出來的,然而,同情他們的仍大有人在。面對這種令人痛心疾首的現象,政府和有關人士必須好好反省,回歸近二十年來,對下一代人到底有無盡到責任?
違法不究就是見死不救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面對「港獨」思潮,政府必須採取有效政策,扭轉局面。筆者曾多次為文要求政府提倡愛國教育,但從來沒有得到正面的回應,一來政府並沒意識到愛國教育的重要,二來是怕得罪了反對派人士,被人冠以洗腦的罪名。香港今日的複雜政治環境,猶如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到處是黃賭毒的九龍城寨,在此環境中成長的人,又怎能不染上不良習慣?要讓年輕人健康成長,就得改變今日的政治環境,加強愛國教育,宣揚愛國主義,粉碎美國在全球灌輸西方意識,製造顏色革命的陰謀。此外,我們也需要加強法治,立法根絕任何分裂國家的非法行為,尤其需要立法禁止在校園撒播或討論「港獨」思想。其實,保護校園的純潔是一貫的社會傳統,在校園附近,向來不准設有聲色犬馬的酒吧歌肆,更不能任由離經叛道的「港獨」思潮橫行。
沒有霹靂手段,難顯菩薩心腸。若不能保住校園一片無毒的天空,若政府對那些有心製造事端,尤其是利用年輕人去達成自己的非法圖謀的陰謀家手軟,就是對年輕人見死不救。是失職,是犯罪,是對中央政府不忠,對七百萬港人不負責。
資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