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政府再為樓市加辣後,市場隨即失去方向,特別是新盤市場的情況。上月發展商仍積極推盤,新盤市場持續熱鬧,但新辣招出台後,市場即時變得淡靜起來。有發展商為求促銷,將高達樓價百分之十五的新從價印花稅全數回贈,同時亦有發展商保持惜售,將部分貨尾盤加價。
正如即將卸任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美國大選後的一句:「No matter what happens, the sun will rise in the morning」(無論事情怎樣發展,太陽亦會如常升起),加辣已既成事實,發展商亦要如常賣樓、買地,樓市仍會如常運作,後市是升定跌,發展商如何盤算自然會成為市場焦點所在。執筆一刻,港鐵正為何文田站一期項目招收意向,當中便有發展商對記者直言,「對於發展商而言最重要是樓市健康發展,有合理樓價同時地價亦要合理,因為買得到麵粉,才做到麵包。」
事實上,地政總署剛於上星期公布觀塘茜發道地皮的招標結果,最終由會德豐地產以63.88億港元投得,略高於市場預期的60億港元,樓面地價高達7729港元。由於該地皮於上周五截標,亦即政府於11月4日推出全新從價印花稅後的一星期,作為樓市加辣後的首幅截標地皮,地價高低亦成為後市一大指標。從賣地成績來看,樓市加辣後,發展商的買地意欲仍然強勁,亦願意以高於市場估價來購買地皮。
再者從年內地政總署的賣地紀錄來看,今日賣地市場競爭激烈。據Q房網香港數據研究中心分析,連同上周售出觀塘地皮,年初至今政府已累積售出多達24幅地皮,涉及成交金額高達642.2億港元,相對於2015年全年只售出23幅地皮,涉及成交金額亦只有444.46億港元。今年賣地成績無論價及量均較去年有所提升,當中多幅地皮更以高於市場估值售出,天價地皮一幅接一幅,令今年賣地收益大幅提高。
賣地市場百花齊放
與此同時,今年的賣地市場亦出現百花齊放的情況。過去政府地皮大多落入數間大型發展商手上,近年的情況已截然不同,無論中資發展商的中標比率,以至中小型發展商的加入。以地價計算,今年仍然以本地大型發展商佔多數,合計251.88億港元,佔整體39.22%;其次是中資發展商,亦佔上35.28%共226.6億港元;剩餘中小型發展商亦貢獻多達163.8億元的賣地收入。
總括而言,今年累計售出的24幅地皮,中標的發展商多達22間,包括個別發展商初哥、久未出手的老牌發展商,以至首次來港投地的中資財團,僧多粥少的情況下,絕大部分發展商只投得一幅地皮。事實上過去亦有發展商以「薄利多銷」的概念發展,可能一年內購入三、四幅地皮,每年推出新盤亦達四、五個,但未來可能一年只集中發展一、兩個項目。
發展商往往亦會「量入為出」,因應「入地少」而調整去貨速度,加上新投入資金較少,自然亦不用急於大幅減價去貨套現,再者以近期地皮的地價計算,發展商對後市仍審慎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