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中企跨境併購料逾萬億

時間:2016-11-20 03:15:23來源:大公網

  圖:2016年鳳凰財經峰會現場/大公報記者羅洪嘯攝

  在全球經濟低迷態勢下,中國企業海外併購規模逆勢增長。瑞銀集團中國區負責人及總裁錢於軍昨日透露,今年前5個月中國企業對外投資規模已達1250億美元(約9696億港元),基本與2015年全年1280億美元(約9929億港元)的規模持平。根據瑞銀最新預測,2016年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跨境併購的總金額應該在1600億到1700億美元(1.24萬億港元到1.31萬億港元)。他預計,下一步中企「走出去」步伐還將加快。/大公報記者羅洪嘯北京報道

  瑞銀預測,在投資地區分布上,中企海外投資的項目中,已經有64%,也就是2/3在發達國家市場,只有1/3是在發展中市場。對於中企「走出去」的原因,瑞銀對客戶的調查結果顯示,超六成中企是為了垂直整合和橫向擴張這兩條。

  進500強企業逐年增

  錢於軍昨在2016年鳳凰財經峰會上表示,非常看好中國企業在垂直擴張的走出去。他舉例近幾年化工行業的併購,世界的大宗商品化工裏面有一句話,中國人能做的基本上別人就不要進去了。因為我們的成本優勢,綜合原來的勞工優勢,很多化工品最後收購方都在中國。比如今年最大的中企併購案就是中國化工收購瑞士先正達,併購金額達到430億美元(約3335億港元)。

  錢於軍坦言,中國企業進入500強企業數量逐年增多,但是只是規模大,並不一定做強了。很多一線央企在H股上市,儘管他們在恒生指數的分量很大,但是長期估值不是很高。這些企業「走出去」動因則是走向國際,把風險分散。如果中企「走出去」堅守本行,只做主業相信一定會成功。比如國家電網收購巴西電網,中石油把老油田開發技術帶到非洲和拉美國家,這些走出去項目都是用非常低投入獲得了很高的回報,創造了價值收入,下一步這種併購還會繼續。

  「出海」應堅守主業

  對於未來「走出去」的模式,錢於軍認為,中企海外投資還應該以企業行為為主,利用好上市公司的平台。他認為,只有上市公司受到過資本市場的洗禮,接受公眾股東的長期監督和監管當局的監管。上市公司的投資如果過不了數字關,過不了產業的邏輯,投資項目是不會被通過的。「資本好像是很無情的,也是逐利的,但是資本也是最理性,只有理性才能達到逐利的目的。」錢於軍說。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