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本港在稅制上的國際競爭優勢提升
【大公報訊】香港稅務調查2017結果顯示,近七成受訪者表示滿意或非常滿意本港稅制。澳洲會計師公會大中華區分會稅務委員會主席何耀波昨於記者會上公布調查結果,並指結果反映本港稅制仍有改善空間,包括可引進商品及服務稅、減低利得稅率以吸引國際企業於本港設立地區總部等。
何耀波表示,在稅制上的國際競爭優勢方面,本港較去年提升15%至今年的44%,新加坡則較去年下降14%至今年的37%。他又引用香港政府統計處數據,本港現時有1379個地區總部,而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則指出其地區總部數目已超過3500個,可見本港地區總部的數目落後於新加坡。何耀波指,調查中受訪者支持政府採取措施,以鼓勵更多跨國企業在港設立地區總部,例如為相關企業引進新稅務寬免措施,包括給予免稅期或降低利得稅率。
建議跨國企業總部稅率減半
他續稱,本港政府於過去一年間已作了部分稅制調整:早前本港合資格企業財資中心利得稅獲寬減一半,由原先的16.5%減為8.25%,以及離岸基金的利得稅豁免範圍擴大至私募股權基金。他相信,政府亦應考慮為跨國企業提供稅務優惠,下調其總部稅率至8.25%,與財資中心的稅率看齊,長遠而言,將有利本港吸引更多國際企業及人才留港,帶動整體經濟。
另外,何耀波又提及,調查中有不少針對本港稅制可作改善之具體建議。包括八成受訪者希望本港政府能鼓勵進一步發展香港金融科技;近六成受訪者支持實施特別稅務寬減措施,從而鼓勵本港企業加強與珠江三角洲地區合作;以及近三成受訪者支持引進累進利得稅,令中小企業較大公司享有更低的利得稅率。
業界希望政府能發展金融科技相關措施的前三項建議分別為:「為金融科技初創企業提供更多直接政府撥款、貸款或股權投資」、「給予優惠稅務措施以鼓勵金融科技初創企業在港發展」,和「給予優惠稅務措施以鼓勵已成立的金融機構投資金融科技」。
建議延長供樓利息扣稅期
至於政府早前調升了非首置樓市買家的雙倍印花稅,副主席陳潔如認為,相關措施只能暫時紓緩樓價,因影響樓價的還有人民幣貶值及外圍因素等。她續指,政府應該在稅務方面幫助首次置業人士,例如將現時供樓利息扣稅額,由15年延長至25年;又或者可參考其他國家做法,設立首期供款專用儲蓄戶口,以相關儲蓄抵銷稅項,而如果款項最終作其他用途時則需補回稅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