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架構改革諮詢下周五結束諮詢期,證監會行政總裁歐達禮昨主動回應諮詢期間的質疑,強調監管機構不會阻礙市場健康發展,並指近年對港股的投訴增加,股價被「舞高弄低」,長此下去或會影響香港交易市場的聲譽,而現時證監會未能有效使用現有權力,故有需要就上市架構作改善。另外,歐達禮亦重提「同股不同權」的問題,指證監會雖不贊同當年港交所的「同股不同權」草案,但沒有禁止討論該議題,認為成立的上市政策委員會(LPC),有利日後就複雜的上市改革議題共同討論及作決定。\大公報記者 王嘉傑
就上市架構改革的問題,證監會於諮詢期內罕有地作出兩次詳盡回應。歐達禮昨日出席一論壇時表示,有見近年接到有問題的公司,以及調查企業披露和企業管治的個案增多;以及依賴執法並不能完全賠償到投資者,故現時有需要改革上市架構,以讓證監會能夠有效監管上市申請及上市後公司的情況。歐達禮又特別提到有問題公司的特徵,包括近年創業板大上大落的新股,以及主板部分缺乏透明度但卻因為高市值而被納入重要指數的公司,以及一些股權高度集中,在上市後表現會快速走樣的公司。
無禁止港交所討論議題
雖然證監會一直強調改革內容的好處,但有不少業界都公開反對,並質疑新架構會令證監會有絕對的權力,阻礙香港新股集資表現。歐達禮表示,無論怎樣的意見,證監會推出的上市改革目的都是希望提高上市效率、增加透明度,以及令上市程序問責。他強調,沒有監管機構會故意阻礙市場健康發展,又以過去管理基金的經驗為例,目前基金管理由證監會負責,而證監會一直努力幫助本港設立基金獲得其他國家的認證,以令基金產品進軍海外。
業界常引用阿里巴巴遠走美國上市的例子,說明證監會作風謹慎,由證監會主導上市會令香港市場無法適應市場變化。歐達禮昨主動提及阿里巴巴事件,指當時「同股不同權」在香港引起很大爭議。他指即使在美國「同股不同權」的上市公司亦不多,而且大多帶有日落條款,而當時亦給予理由表示不贊成,包括不認同由港交所決定那類公司可實行「同股不同權」。惟他是次開腔指,並不禁止港交所再就「同股不同權」討論,並認為有關具爭議的議題,日後可通過LPC讓證監會、港交所及市場人士一同討論。
對於業界指證監會應透過加強執法去阻嚇有問題的公司,以及現時證監會亦有上市否決權,若認為現時問題公司眾多,自身亦要負擔一部分責任。歐達禮表示,證監會過去一直有加強執法,但只有等待問題公司出事,令投資者有損失才能夠執法,所需時間長且無法令投資者取回所有損失。
LPC被指乏業界代表性
至於否決權的問題,歐達禮稱,由於上市申請是由聯交所負責,證監會過去只用上一次否決權,發現有問題的公司會向聯交所表達意見,而申請上市的公司都會自行撤銷申請。不過,過去對於表達意見都會被外界指證監會做法不透明,因此希望透過改革能使證監會可增加透明度。
針對歐達禮的說法,香港上市公司商會就重申對LPC的構成人數比例不滿,認為LPC明顯缺乏業界廣泛代表性,並指出只要改善現行證監會和港交所的溝通機制和加強雙方合作性,一樣可以達到加強效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