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滙控上季稅前盈利勁跌86%

時間:2016-11-08 03:15:42來源:大公網

  以列帳基準計算,滙豐控股(00005)第三季稅前盈利只得8.43億元(美元,下同,折算約65.75億港元),按年跌86%,遠遜市場預期的24.48億元;以經調整基準計算的稅前盈利則為55.91億元,勝市場預期。收入表現疲弱持續困擾滙控,拖累其季績「見紅」,錄得稅後虧損6.17億元,是有季度業績以來第二差季績。\大公報記者 黃裕慶

  雖然季績好壞參半,惟滙控的普通股權一級資本(CET 1)水平急升,較六月底顯著上升1.8個百分點,主因是改變了對交通銀行(03328)投資的監管規定資本處理方式。市場憧憬滙控維持高息和回購股份的能力增強,推動其股價按日升近3%至59.15港元;倫敦股價早段亦見上升。

  香港區稅前多賺21%

  不過,集團財務董事麥榮恩昨在分析師電話會議上表示,公司對未來派息政策和股份回購安排的看法,與今年六月底時並無不同。至於首輪總值25億元的股份回購計劃,截至十月底已完成59%,預期可於今年底或明年首季初全部完成。

  亞洲區仍是滙控最重要的盈利來源,第三季經調整稅前盈利佔集團整體利潤的比例高達68%;香港區業務則是亞洲區內最賺錢,列帳基準稅前盈利21.96億元,按年升20.85%,佔亞洲區整體稅前盈利的60%。

  對於香港區業務取得良好表現,集團行政總裁歐智華盛讚王冬勝和黃碧娟的工作出色,特別是滙豐在貿易融資和按揭業務的市佔率有所提升。對於政府再推「辣招」遏抑熾熱樓市,他估計成交量將於未來數星期甚至數月顯著減少,惟價格變化未必太大。至於人大釋法,他相信不會影響香港營商環境。另邊廂,對於中國銀聯進一步限制內地居民來港購買保險產品,麥榮恩說暫時難以評估影響。

  滙控近年主要透過節省成本的方式來支撐盈利表現,惟收入表現持續疲弱,未見起色。今年第三季的核心收入95.12億元,按年跌近37%;拖累母公司普通股股東錄得稅後虧損6.17億元,去年同期則錄得純利48.5億元。

  由於成本削減空間有限,截至今年九月底的成本效益比率高達91.7%;以年率計算的平均普通股股東權益回報(ROE)更出現負回報(-1.4%),與去年同期的10.9%相距甚遠。

  首九月純利57億倒退59%

  首九個月合計,滙控錄得稅前盈利105.57億元,按年顯著下跌46.47%;以經調整基準計算的稅前盈利則為166.81億元,按年亦跌5.55%。首九個月純利57.39億元,按年勁跌59.12%。

  截至今年九月底,滙控等同全職僱員人數為234,681人,較去年底減少1,378人。首九個月的實質稅率29.3%,較去年同期的18%高,主要由於出售巴西業務的不可扣減虧損,以及英國政府就英國的業務利潤徵收8%附加費。

  對於滙控以列帳和經調整基準計算的稅前盈利出現重大差異,麥榮恩解釋,主要是列帳基準利潤已計及出售巴西業務、集團本身債務公允值的變動,以及實施成本節約計劃的支出所帶來的影響。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