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上周三舉行大會。青年新政的梁頌恆及游蕙禎,在會議開始前,在反對派議員的人鏈護送下進入會議廳。他們手持紙牌,寫上議事規則第18條,指兩人可毋須事先預告而進行宣誓。立法會大會上午十一時召開,由於梁頌恆及游蕙禎沒有按主席梁君彥指示離開會議廳,梁君彥宣布休會。
這場鬧劇的序幕,早在兩人早前宣誓時已拉開。他們濫用言論自由,在就職宣誓時,講粗口,侮辱國家,言論輕率膚淺,並展示「港獨」標語。宣誓風波後,梁堅持將「China」讀成「支那」是口音問題,不認為構成冒犯。這兩位既要對抗建制,又要加入建制,既簽署了確認書,又要宣「獨」,根本就是一群混政治飯吃的政客。
梁頌恆及游蕙禎美化他們的「港獨」為「香港自決」。他們打着民主的旗號對抗中央政府。這正是鄧小平等國家領導人在回歸前最不欲看到的情況。當年,鄧小平為了安定人心,對《基本法》起草委員表示,1997年以後香港人仍會允許罵共產黨,但是如果把言論變成行動,打着民主的旗號搞對抗,中央就不得不進行干預。
回歸十九年以來,通過《基本法》建立起來的香港制度,確實得到了落實。中央政府始終遵守着承諾,允許香港的資本主義和法律制度毫無中斷地繼續存在,允許「港人治港」。直至今天,香港仍像過去一樣是一個國際大都會,一個崇尚言論自由和尊重法治的城市。《基本法》使香港保留了一種與內地不同的制度。
近年一些主張「港獨」的人士,以「自決」為口號,令一些無知的港人漠視《基本法》,誤信自己才是主宰香港未來的唯一主人。而中央政府的想法、特區隸屬中央的事實、《基本法》的條文等,全被形容為只有「一國」,輕視「兩制」,及阻礙香港民主發展。他們嘗試說服參與者,只有他們的「自決」行動才能爭取到真正的民主。更甚者如梁游,近日不只提出主張,更把言論變成行動,打着民主的旗號搞對抗,蓄意攪亂議事堂。在議會就職宣誓時,發表荒謬絕倫的言論,他們是要向民眾傳播一種錯誤信息─即使支持「港獨」,仍可進入議會。這類信息的後果實在令人不敢想像。
估計他們下一步會借用「民主」「自決」等口號,爭取支持者參與一些佔領街頭或衝擊議會的行動,挑戰法紀,與國家、特區政府為敵。相信這兩位除了貪圖議員酬金之外,分化社會和引發兩地矛盾,亦是他們最期望見到的結果。在這種鬥爭氣氛下,最終犧牲的不是這班政客,而是我們香港人。
這場辱華的鬧劇,終有落幕的一天。但鬧劇結束後,發起者或會成為所謂的「自決」鬥士,留給香港難以消弭的分歧,同時將影響部分港人對國家的認同感。
香港中史教師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