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成效初顯泡沫爆破機會不大

時間:2016-10-26 03:15:38來源:大公網

  從國家統計局公布10月上半月15主要城市的房價數據看,部分熱點城市降溫明顯,環比樓價增幅有所回落,樓市調控成效正在顯現,但在「因城施策」政策基調下,長遠調控成效仍有待觀察。市場相信,若房價成交繼續高燒,也有後續的政策應對。有關房地產泡沫爆破的憂慮,分析相信,在政策有序調控下,內地樓市泡沫爆破的概率不大。\大公報記者倪巍晨、盧靜怡、毛麗娟

  中原集團研究中心日前公布的統計數據也顯示:在10月過去的23天裏,全國主要的54城市合計簽約商品房住宅19.13萬套,較9月同期簽約的21.69萬套,成交量環比跌幅達12%。而上周(10月17-23日)54城市合計成交量僅5.84萬套,這也是三月以來的第二次單周跌下6萬套成交量。

  然而,撇除10月上半個月的數據,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內地9月份的房價數據仍創新高。外電綜合該數據的結果顯示,9月70大中城市新建住宅銷售價格同比升11.2%,連續一年上漲且漲幅為2011年該項數據公布以來新高。雖然其中或涉及限購政策公布前市場「搶購房」的現象,但情況仍然值得關注。

  提高購房門檻 控制槓桿

  蘇寧金研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指出,本輪調控主要從提高購房門檻、控制槓桿等層面,防範房地產市場出現失控。房地產貸款主要源自銀行部門,一旦市場失控將造成比去年股災更大的經濟及社會影響,因此本輪調控很有必要。

  廣東省房地產行業協會秘書長王韶坦言,在社會流動性相對過剩而又缺有效投資渠道的情況下,房地產成為少數可行投資目標。他認為,社會資金過多流向房地產業,將加大經濟轉型升級發展的難度,增加經濟運行中潛在的金融風險。若不加以重視,不僅影響到行業發展,也將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黃志龍憂慮,部分熱點城市樓市泡沫顯而易見,特別是去年以來一些房價大幅上漲的城市,其泡沫問題更為嚴重,一旦泡沫破滅,將對中國經濟等特別是居民消費造成致命打擊,亦會對地方財政收入構成較大壓力。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解釋,房價漲幅太勁,一旦市場下滑,波動就會加劇,在樓市槓桿較高背景下,更易引發市場心理壓力,更有甚者會觸發金融市場風險。不過,上海地產經紀行業協會理事會輪值會長、中原地產中國大陸區副總裁兼上海中原地產總經理劉天暘強調,只有當社會迅速進入老齡化、實體經濟全面下滑,且匯率出現大幅調整時,樓市才有崩盤之虞,目前看中國樓市泡沫破裂的概率不大。

  加強各項政策執行力度

  劉天暘指出,個別區域、個別開發商,或個別不良貸款的個人雖會出現資金斷供等問題,但隨着城市化不斷推進,以及中國經濟的不斷增長,房地產市場整體崩塌不可能出現。客觀而言,樓市存在泡沫是正常現象,關鍵是看決策層對泡沫大小的控制是否有效,「本輪政策管控及時有效,料會逐步達到穩房價的效果。」

  專家們普遍表示,總體上看,一線和部分熱點二線城市樓市調控的成效正在顯現,但由於調控政策出台時間較短,後續市場走勢還需繼續觀察。下一步應當強化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保障居民基本住房需求,加大居住用地和商品住房供應、資金管控等各項政策措施的執行力度,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盧文曦建議,房價過熱城市除增加土地供應外,還應重視開發商和居民對房地產槓桿的使用,市場交易秩序的監管,及房地產稅等政策亦是可選工具。交銀金研中心高級分析師夏丹認為,除已推出的限購限貸、整頓土地市場外,對開發商資金開展監控等均是備選政策。

  「樓市調整堵不如疏。」王韶認為,通過限購限貸等行政手段抑制房價過快上漲不是根本之道。「由於城鎮住房總體短缺的時期已經過去,住宅產品供需關係不平衡體現為結構性短缺,一線城市及人口流入較多的部分二線城或許供應不足,而大多數三四線城市及部分二線城市仍面臨較大的去庫存壓力。」他建議,旅遊休閒地產、養生養老地產、健康娛樂地產、文體創意地產等新型地產,擁有較大的市場空間,可以作為房企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向。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